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投资结果的背后是思维的体现,思维是认知的体现,我们一定要承认人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比如很多人看不懂白酒,说动不动就100多倍PE,这就是典型的静态思维,比如前两年的山西汾酒,2019-2020年都是100多倍静态PE,但你没有看到近三年汾酒50%的复合增速。
去年宁德时代盈利55亿,现在1万亿市值180倍PE,你是不是觉得要疯掉?换成动态思维就不会觉得高,虽然现在宁德1万亿,但是去年在宜宾、溧阳、肇庆等地大面积投产,产能释放后,未来在2-3年可能年盈利300-400净利润,站在2023-2024年来看,只有25-30倍PE。
用静态PE,是短视的思维,动态是长远思维,估值本身就是估未来现金流,为什么像白酒、医药、医院这些核心龙头会有80到100倍的PE,就是他们的确定性比其它股票强一点,所以大家都愿意透支1-2年去买一个确定性。对于确定性赛道来说,高动态PE去买,可能亏时间,但亏本钱的概率要小很多,低动态估值去买,有可能获取超额收益,但是不确定性大,有亏本金风险,这就是当下A股的业态,高动态PE,本身就包涵了确定性,本身就就该享受溢价。
一、核心资产加速溢价的原因是什么?
市场的虹吸效应,2014年后陆续开通沪、深港通,为外资打开进入A股的绿色通道,相比以前QFII不一样,无论是额度、便利性、规则制度来说,效率都大幅提高了,不要小看外资,如果全面开放,全球的资金完全可以把A股全部买下来,所以我们设置了额度,但是外资很专一,只会买核心资产,这几年每年都是净增加,这样一来,核心资产水涨船高,有了赚钱效应之后,国内公募也加速抱团,弃小盘,拥抱核心资产。
影响力顺序:外资-公募-私募-大户-散户。
这就好比大厦有2000人要去楼下吃饭,以前去10个店(大盘小盘股都有),现在只去2个店(核心资产)吃饭,能不爆满吗?
有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一些100多倍PE的如爱尔、片仔癀、东方雨虹等,外资还是持续买买买。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被动配置,每个财团配置一点,就会水涨船高。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他们的非理性,其实不然,由于外资有很多是超长线配置,比如我是10年配置,如果是透支了2-3年,他们也会下手配置,就这。
二、全面注册制下的成长股的估值逻辑
A股在2019年开启了注册制,未来有一样东西是确定性的,就是A股港美股化,公司越来越多,垃圾公司也会越来越多,比如纳斯达克6家公司占了50%权重,如下图:
A股未来的趋势是1万家公司,真正长期走牛的可能只有200家、或者100家或更少。
好公司是有限的,这种情况下,资金会趋于集中确定性的公司,所以就有了核心资产这一说,现在还在质疑抱团的,一定是认知层的问题,纵观全球都是抱团,纳斯达克抱的剩下6个,如果小董在美国,你是不是把这6家全部举报一遍?
要承认,随着经济的越发成熟,大部分公司是会退出历史舞台的,未来没有壳价值,退市与新上市会成正相关,这个市场也就成熟了。
这就回到了我上面的问题,当核心资产稀缺时,大家为了买确定性,就愿意提前透支1-2年业绩去买,如果一个复合增速20%的,合理估值在40-50倍是常态,像海天20%的增速,稳如泰山,市场给了70-80倍PE。像CXO这个赛道,龙一药明康德这几年长期维持80倍以上的PE,行业增速更高的医美龙头爱美客户200倍动态PE。按静态看根本无法下手。我专门在喜马拉雅:三好修炼,开了个寻找三好公司专辑,讲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音频更新比较方便,欢迎大家去交流。
动态估值的逻辑就是近估未来现金流,在A股外资加速进场和全面注册制时代下,提前透支未来业绩买确定性,这是未来的主流估值逻辑,业绩增速一直能维持高速稳定时,长期50-80倍PE是常态。虽然偶而会有一波杀估值,但对于确定性行业龙头来说,每波杀估值就是最好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