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开发与减排一体化
12月12日,随着最后一个采油污水外排口——桩西采油厂长堤污水处理站外排口正式关闭,胜利油田结束了采油污水外排的历史,提前实现了“十二五”采油污水零排放目标。
据桩西采油厂厂长冯斌介绍,油田外排的采油污水,主要是油田生产过程中注采不平衡造成的。胜利油田正处在特高含水开发期,油田综合含水率已经高达94.6%,也就是说,从地下采出100吨液量,只有5.4吨是原油,其余94.6吨都是水。油田将超过95%的污水经过特殊工艺技术处理后回注地下,以补充地层能量,提高油田整体采收率,实现循环利用。至2011年年底,油田日外排污水量已从2008年的8.4万吨降至4万多吨。这4万多吨不能自身消化的含油污水,油田通过生物接触氧化、粉煤灰吸附、氧化塘、电化学氧化等多种工艺技术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2013年,山东省将外排工业污水排放标准提高至化学需氧量(COD)50毫克/升、氨氮5毫克/升。这个标准已经达到油田外排污水处理的极限。
如何消化每年4万多吨的采油污水?胜利石油管理局局长、胜利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孙焕泉给出的思路是:开发与减排一体化,通过采取“少出”、“多喝”、“调水”等措施,从源头和技术两个方面解决。
“少出”——从污水源头抓起,尽可能的少产出液量。在新区建设中,通过优化设计,做到“增产不增污”,降低液量;在老区调整中,采取采油污水治理一体化思路,实施产液结构调整、关停特高含水井等措施,缓解减排压力。
“多喝”——从哪儿来到哪儿去,通过强化注水,提升地层消化能力。油田通过各种措施,全面提高各采油单位的有效注水,同时选择吸水性较好的区块,利用老井转注或打新井的方式,让来自不同地层的采油污水,经过处理后也返注回原来的地层;每天来自海上的采油污水,输送到陆地严格处理后,再返输到海上油田用于驱油。
“调水”——整体统筹协调,通过跨单位、跨区域调水,实现多方共赢。如现河采油厂通过“东水西输”,解决了自身内部区块的需水问题;通过“南水北调”,既解决了富余水无法消化的问题,又解决了东辛采油厂注水量不足的问题,破解了两家难题。桩西采油厂通过“陆水海调”,让海洋采油厂帮助消化部分污水,确保了污水系统的平稳运行。
此外,孙焕泉指出,更重要的是开发理念的转变。东辛采油厂的辛1沙一4断块,原本只有一口油井还在生产,日产油不到2吨。地质人员将水井离油井的距离从200米调整到1000米,每天增加1700立方米污水回注,不仅减少了污水外排,还增强了驱油效果,该区块3口长停井奇迹般地恢复了生产。
孙焕泉表示,仅存的现河、孤东、桩西三个外排口2013年年底全部关闭,确保完成零排放目标。而据了解,孤东采油厂和现河采油厂两个外排口已于今年6月30日率先实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