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中华视窗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历时3年整治 青海湟水河水质变好靠什么?

添加时间:2024-02-11

/

核心阅读

从工程建设到环境监管,从源头管理到末端控制,从眼前问题到历史遗留污染,落实责任,加大投入,一场为期3年的湟水河水污染防治战在高原打响。监测数据显示,湟水河没有辜负青海人。

湟水河这条青海人民的母亲河,水质状况终于有了好转。

2008年,湟水河流域主要污染物氨氮出境断面年平均浓度下降21.7%;2009年,小桥和民和桥两个国控断面的COD年浓度与2008年相比分别下降43%和10%;2010年1月~10月,湟水河流域17个监测断面与2007年同期相比,断面达标率提高了23.5%。

湟水河是黄河上游一条重要支流,在青海境内流长约330公里,湟水河流域处于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区域,是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由于流域内人口相对密集,工农业生产布局集中,流域水资源利用率已超过60%,长期以来,湟水河水环境质量总体呈中度——重度污染。

2008年以来,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流域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推动经济转型、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把加快湟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将污染减排与流域水污染治理有机结合,多措并举,攻坚克难。

一场为期3年的湟水河水污染防治工作战在高原打响。

■一靠落实责任

□从“难管”向“敢管”转变

2007年以来,青海省政府与湟水河流域各州(地、市)政府每年都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水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层层分解。

几年来,青海省环保厅、发改委等部门按照《青海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年底组织严格考核,并将此作为考核各地党政领导班子及主要领导的重要内容。

同时,青海省发改委等部门制定了《青海省城镇污水处理厂产业化运营监管的若干意见(试行)》,发改委、经委、财政厅、环保厅制定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产业升级的若干政策》,财政厅、环保厅制定了《青海省城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监管管理暂行办法》。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推动了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实施以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管理。水污染防治责任制的落实,使湟水河水污染防治工作从“难管”向“敢管”转变。

为进一步加强湟水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管理,青海省投资898万元,在湟水河海北金滩断面、小峡桥国控断面和民和桥国控断面建设了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

而且,青海全省69家重点监控企业已完成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安装。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地区、海北州等5个省、州(地、市)

监控中心全部建成运行,实现了企业自动监控装置与国家、省、地三级环保部门的联网,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提高了工业企业排放稳定达标率。

在青海省环保厅污染排放监控平台上,记者可以清楚地看到青海互助青稞酒有限责任公司当天的水质数据。

■二靠生态优先

□营造绿色屏障,保障饮用水安全

2010年11月初,尽管已是初冬,记者依然看到南川河河道治理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河道两岸正在实施着绿化美化,亭台、曲径、水域,一幅自然的生态景观,扮靓了原本为臭水沟的南川河。

据西宁市水利局有关项目负责人介绍,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投资2.45亿元,长度为9.6公里,项目结合污水截流干管敷设和景观绿化。海山桥上游至城南新区园丁桥段6公里河道为自然生态式河道,以打造“水清、崖绿、自然休闲的生态河道”。

截至目前,防洪主体工程已完成92%,敷设污水截流管线11公里,绿化工程已全面实施,共完成投资1.7亿元。

同步进行的还有火烧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工程总投资2650万元,主要建设水土保持造林344.3公顷,建设谷坊154座,整治沟口排洪渠1公里。截至2010年10月初,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2300万元,工程完工后,一条秀美的南川河将以新的姿态出现。

据了解,流域各级林业、水利、农牧部门加大了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及石化土地治理力度,近3年,已完成人工造林36.5万亩,封山育林74.3万亩,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西宁市还加快了南北两山绿化步伐,启动实施大南山绿化屏障工程。南北山绿化完成补植造林、林分改造6430亩,栽植各类苗木1300万株。

青海工地污水小型设备处理公司_青海工地污水小型设备处理厂家_青海工地小型污水处理设备

青海省环保厅结合新农村建设落实专项资金5796万元,在流域内实施了69个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开展了生态建设示范工作,命名了平安县平安镇、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全省第一批两个环境优美乡镇,建成的6个生态示范村有5个在黄河中上游流域。

不仅要建立生态屏障,还要保障群众最关切的饮用水安全。2009年5月起,在对黑泉水库西宁市第七水源地出水口进行29个项目监测的同时,青海省增加了对其入水口29个项目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目前,西宁市向城市供水的7座水厂均纳入了西宁市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管理。

为确保实现西宁市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指标100%达标的目标,有关部门制定了《西宁市2008年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工作方案》,不断加大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督检查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污染隐患。

此外,青海省还对水源地基础环境开展了调查评估,建立了水源地数据库,为进一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完善饮用水环境保护规划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靠源头末端控制

□构筑水污染防治防线

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企业落户,是控制湟水河水污染的第一道防线。青海省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2008年流域省级审批建设项目114个,对7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建设项目管理程序的项目实行了不予受理和暂缓审批。

同时,青海省还加强淘汰流域的落后产能。2009年,流域淘汰落后产能155.2万吨,完成COD减排工程36项,减排COD0.32万吨。

针对省内重点地区、重点流域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青海省环保厅实行了“区域限批”措施。特别是2010年以来,为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抓好企业污染治理,青海省环保部门先后对9家企业进行挂牌督办,限期治理重污染企业22家。

青海省政府督查室会同相关部门对各地城镇水污染治理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实施督察,并建立预警约谈制度,就一些重点问题约谈州、县政府领导和重点企业负责人。这两项措施有效地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久拖不决的西宁张氏(实业)集团大通仔猪繁育基地水污染治理项目(以前曾在本报多次报道)终于得到了落实。

在加强管理措施的同时,青海省还加强了污水处理厂和截污纳管的工程建设,以构筑坚实的水污染防治防线。

记者在平安县城东面湟水河南岸的滩地上,看到了一座新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据了解,这一污水处理厂总投资4820万元,一期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5000吨/日。

在地处西宁市团结桥东侧湟水河南岸的滩地上,记者看到了已基本建成的占地135.28亩、日处理污水10万吨的西宁市第三污水处理厂进入试运行阶段。据介绍,城镇污水经处理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B标准,项目可新增削减能力吨/年、氨氮850吨/年,并使西宁市的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记者在两家污水处理厂的排水口发现,经过处理的水已全然没有了臭味。平安县污水处理厂的工作人员还在用处理后的水养鱼,鱼儿在鱼缸中游得正欢。

经过3年努力,青海省又在湟水河流域海晏、大通、湟中、湟源、平安、民和、互助、乐都县、西宁市新建9座污水处理厂,至此,湟水河流域各县城都有了污水处理厂。项目投运后,湟水河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规模可达30万吨/日,湟水河流域城镇污水处理率将达到80%以上。

建好污水处理厂的同时,青海省还重点将分散的污水实现截污纳管。2009年,西宁市组织实施了截污纳管工程,重点整治市区307个生活、生产及混合排放口,截至目前,已完成252个排污口截污纳管治理。

■四靠加大投入

□治理历史遗留铬渣污染

记者在西宁市城东区付家寨看到,这里刚建起了一座铬渣解毒处置厂,工人将硫酸亚铁(还原剂)按配方溶到铬渣中,将六价铬处理成三价铬。这家企业将解毒处置后的3万余吨铬渣全部进行了资源化综合利用,处置后的铬渣作为生产建材黏土砖的部分原材料,并做了水泥添加剂的实验,为解毒后铬渣处置找到了最佳出路。

西宁市历史遗留铬渣严重威胁着湟水河安危,青海省委、省政府将其作为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积极落实项目资金,做好处置工作。

西宁市历史遗留铬渣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2.77亿元,对铬渣堆放场的40多万吨历史遗留铬渣,采用酸溶法工艺进行无害化处理。

2009年4月,青海省投资974.52万元,在西宁市杨沟湾中星化工有限公司建成一座日处理能力100吨的铬渣处置线,对七一路延长段1万吨铬渣进行实验性处置,经青海省环保厅组织专家组对项目验收,处置工艺和技术属国内先进水平,解毒后铬渣浸出液总铬和六价铬含量指标均符合国家规定。。

2010年9月7日,中环瑞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通过技术优化,自筹垫付697万元,如期完成了西宁市七一路延长段1.5万吨历史遗留铬渣(酸溶)解毒处置工作,为大规模进行铬渣无害化处置奠定了基础。

青海省、西宁市两级环境监测站对掺加解毒后铬渣的综合利用产品进行多次跟踪及验收监测表明:掺加解毒后铬渣的综合利用产品的各项环保指标符合国家《铬渣治理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的标准,符合循环经济要求。

历史遗留铬渣的处理,极大地化解了湟水河流域铬渣污染隐患。

尽管青海省在湟水河污染治理上开展了为期3年的攻坚克难,多措并举进行了治理,但应该看到,由于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超过安全警戒线,且城镇污水处理厂规模普遍较小,市场运营难度大,运行资金保障困难等因素还影响着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加之湟水流域各级环境监测监察部门人员少、力量薄弱,监管不到位的现象依然存在,湟水河水污染防治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记者 安世远 通讯员 毛翠香 夏连琪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邮箱:admin@kakqq.cn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中华视窗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粤I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