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中华视窗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添加时间:2024-02-22

/

陕西省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领导小组2017年工作要点

2017年是《陕西实施意见》的落实年。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按照“统筹协调、重点突破、政策到位、力求实效”的总体要求,着力搞好试点示范,力求八大工程全面破题;着力重大项目谋划引进,力求14个新产业培育取得重大进展;着力做好地市贯彻落实,力求2025全面深入实施。现提出如下工作要点:

一、加强组织推动。建立部门联手、上下联动,政产学研一体的工作体制,充分发挥八大工程牵头部门、7个重点产业工作推进组作用,各行业(领域)分别召开1—2次专题推进会,特别是要加强省市县联动,形成发展合力,切实做好14个重点产业行动计划和八大工程实施方案的落实。制定出台《陕西落实情况评估办法》,开展对各市(区)、八大工程牵头部门和7个重点产业工作推进组落实《陕西实施意见》情况进行评估,从规模结构、创新能力、质量效益、知名品牌和绿色发展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按年度发布评估报告,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二、推进项目建设。7个重点产业工作推进组,要围绕14个重点产业领域做好项目谋划,按照强链、补链、扩链的思路,2017年先期做好重卡、轿车、机器人、电力装备、飞机、无人机、航天装备、烯烃、煤制油、钛、半导体、手机、平板显示、医药、乳制品、光伏等重点产业链的梳理和推动工作,分别制定产业链发展方案,提出推进措施,支撑产业长远发展。瞄准国内外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园区共建招商,力争在航空装备、航天装备、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机器人、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再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现产业接续发展。确定100个带动作用强、投资规模较大的重点项目抓好落实。(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商务厅分别负责)

三、开展试点示范。跟踪协调西安市、渭南市申报国家《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同步开展市区及工业园区省级试点示范工作,2017年选择1-2个市区和5个工业园区试点示范、40个企业专项示范试点,范围包括智能制造、军民融合、服务制造、绿色制造、品牌建设、工业强基和首台套应用等专项试点。组织召开2-3次专项试点示范现场会,典型示范,带动全局。(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质监局分别负责)

四、加大技术创新。依据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增材制造、激光制造、新能源汽车、特高压输配电、工业传感器、航空发动机等重点领域组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突破10项对制造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关键核心技术。同时,在煤化工、机器人、新材料等领域,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2017年,全面启动增材制造国家创新中心运作,积极申报钛材制造国家创新中心落户陕西,在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组建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组建2个制造业新型产学研合作研发机构,2个制造业领域技术转移中心。(省科技厅牵头,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知识产权局配合)

五、开展技术改造。以扩大先进产能、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智能制造、生产装备更新换代、推动绿色制造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六大领域为重点,支持传统行业工业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按照《陕西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优先指导目录(2016-2018)》确定的重点领域和方向,完善充实技改项目库,组织实施2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年度投资完成300亿元以上。在去年确定的15个重大技改项目基础上,今年再确定15个重大技改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做好全省工业技术改造监测分析。(省工信厅牵头,省财政厅、省统计局配合)

六、推进智能制造。依托互联网推进协同制造,构建以省市工业云为基础,重点行业龙头企业互联网平台为节点,统一架构、互联互通的“双创”平台服务体系,加快部署信息物理系统和物联网,实施质量在线监测、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智能化生产物流等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支持工业云为制造企业提供用户设备运行状态监测、远程故障诊断、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等增值服务。做好国家智能制造试点和专项申报。选择20家有较好基础和积极性的企业作为省级试点,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经营管理和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推行智能制造,在西安、宝鸡、咸阳、渭南、汉中等确定一批智能制造产业园,实现产业聚集发展,强化示范带动作用。成立陕西省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研究院、陕西省智能制造协会和陕西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推动形成制造商、集成商、服务商协同发展的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新生态。评定10家左右智能制造第三方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专业服务。积极推广应用陕西产智能数控装备,建设数控“云服务”平台系统,实现生产制造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省工信厅牵头,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国资委配合)

七、提升工业基础能力。落实《陕西省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方案》,选择8户对全省工业强基具有引领作用的示范企业,突破技术瓶颈,赶上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带动和引领全省工业强基企业追赶超越,到2020年,工业强基示范示点企业达到30户,组织实施70项强基项目,力争攻克一批关键核心共性技术。在关键基础材料领域,重点推进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先进陶瓷基复合材料、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TiB2纳米陶瓷铝合金材料、四十一研究所高模型PBO纤维材料研发及工业化应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领域,重点推进中为光电氮化镓基紫外与深紫外探测器、陕鼓集团核级变送器研制及产业化。先进基础工艺领域,重点实施618所光学惯性传感器的超精密制造与自动化装配、西安航天发动机厂液体火箭发动机组件精密高效焊接、西安航天发动机厂液体火箭发动机复杂构件的精密铸造成形工艺研究及应用。产业技术基础领域,抓好飞机强度所航空结构强度分析CAE软件开发条件建设,618所伺服电机智能制造生产和验证平台建设。推广西安宏星电子浆料、西部钛业高温钛合金材料等强基研发成果应用,推动基础材料企业、零部件企业与整机企业战略合作,建立一批上下游紧密合作、分工明确、利益共享的产学研用一体化产业组织新模式,加快形成有效协调的产业链,提升工业基础产业发展的效率与效益。(省工信厅牵头,省科技厅、省国资委配合)

八、培育工业知名品牌。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认定10家省级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打造一批陕西精品。提升产品质量,核定5家省级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开展“树标杆、学标杆、超标杆”质量对比提升活动。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加强对国家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试点企业的指导服务工作,开展知识产权理论和实务培训,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加快《陕西省质量促进条例》的立法工作,制定并实施品牌建设指导意见,完善品牌评价体系。(省质监局牵头,省工信厅、省国资委、省食药局配合)

九、推广绿色制造。做好《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方案(2014-2017年)》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2014-2017年)》落实工作。加强工业节能监察,着力做好水泥企业阶梯电价政策执行情况的专项监察。推动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建设,促进绿色制造业升级。推进燃煤改造提升,抓好榆林市和韩城市开展国家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促进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强力推进甲醇汽车试点,抓好工信部对我省140辆甲醇试点车辆的验收,为促进甲醇汽车和甲醇燃料的产业化推广积累示范经验。(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牵头,省环保厅、省住建厅配合)

十、推动军民融合。加强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兵器工业集团的合作,完成省政府与国家国防科工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工作,推进北斗产业发展,加快推进西安兵器产业基地建设。对军工单位民品部分进行剥离,实行独立经营或与民营企业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加大“军参民”力度,促进军工技术向民用转化。指导帮助优势民营企业取得参军的资质资格,打造一批“民参军”骨干企业。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创新,支持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安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国防特色学科(专业)、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支持在陕军工单位、省内龙头企业与高校加强合作,建设军民两用技术转移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建立产学研创新联盟和技术创新联盟。完善重大项目需求发布制度,组织推荐重大项目和发布需求信息,在工信部、国家国防科工局两大平台发布。(省国防科工办负责)

十一、促进高端装备创新。围绕我省装备制造重点领域,建立一批以龙头企业为带动,配套企业和中介机构参加的行业产业联盟,组织实施产业配套、创新研发和市场开拓。加快建设西安电力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宝鸡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韩城铸造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平台),在汽车、轨道交通、电力装备、机器人和节能环保装备领域认定一批检验检测、试验验证和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产业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水平。2017年,围绕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鼓励企业积极承担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民用航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重大创新工程产业化项目。积极推荐我省高端装备产品上国家《鼓励投资高端装备产品指南》,争取重大技术装备税收减免政策和国家重大专项支持。完善风险补偿奖励机制,支持我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申报国家保费。开展我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认定和示范应用。抓好重点高端行业产品稳产促销和配套。(省工信厅牵头,省科技厅、省国资委配合)

十二、扩大国际产能合作。筛选100户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出口企业,制定普惠性扶持措施。加快实施《陕西名牌地产品出口振兴暨外贸孵化工程2016年-2018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吉尔吉斯斯坦中大石油炼化产业园等3个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有色集团印尼200万吨氧化铝项目等5个国际产能合作重点项目,加强中铁二十局巴基斯坦高速公路项目等4个对外承包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提升开发区国际化合作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密切跟踪世界500强投资动向和国际高端产业链发展趋势,进行精准对接和常态化联络。编印《陕西省投资环境白皮书》,完善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体系,下大力气优化投资环境。(省商务厅牵头,省发改委、省工信厅配合)

十三、推进产融深度融合。加强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军民融合、新材料、大数据、医药和技术改造等7只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加快对14个重点领域和传统产业改造项目投资,力争投放比例达到基金总规模的30%,撬动项目投资800亿元以上。大力推进创业板上市融资,力争每年在主板和新三板新增上市和挂牌企业30户,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每年新增300户以上。大力发展融资租赁,加快培育一批融资租赁骨干企业,盘活企业资产。(省财政厅牵头,省工信厅、省金融办、省国资委配合)

十四、加强宣传培训。继续编印好2025工作《简报》,及时通报全省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动态和实施情况。在《陕西日报》和省电视台对地区和企业典型案例进行全面宣传。通过《经济日报》、《中国工业报》等媒体对贯彻落实《陕西实施意见》开展重点宣传,通过新华社报告陕西实施情况。组织编印《陕西省实施企业典型案例汇编》。重点开展市县培训,围绕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通过现场会形式开展专题培训。组织开展“百千万人才培训”活动。(省工信厅、省人社厅分别负责)

附件:14个重点产业领域2017年工作计划表

序号

产业领域

工作计划

牵头负责部门

现代化工产业

1.加强发展战略研究。统筹研究我省化工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2.推进园区建设。推进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3.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探索更多国际产能合作的方式方法,鼓励和支持我省化工企业以各种形式实现“走出去”。4.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做好服务工作,协调推进神华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工程、华电榆林煤炭资源循环经济综合利用工程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现代化工推进组

新材料产业

1.积极开展产业协作。召开专题推进会和对接会,促进有色金属材料精深加工产品在省内推广应用。2.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主动对接国务院新材料发展领导小组,力争国家新材料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在陕落户。3.继续做好项目培育和重点项目跟踪服务。衔接煤化工产业发展高端化工、结合绿色建筑推广和生产新型建材、在有色金属、钢铁新材料领域开展省内配套。做好项目培育和已开工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

新材料推进组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

1.支持本省汽车产品稳产促销,推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2.推进西安经开区、咸阳市合资汽车项目落地。推进宝鸡吉利整车项目稳产达效。6.推进比亚迪二工厂及二期项目建设。推进西安金龙客车经开区基地建设进度。3.协助推进汉中金汉、商洛跃迪、咸阳秦星等客车企业获得新能源客车生产资质和上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4.推进兵器基地6000辆房车和蔡家坡通运公司房车项目早日建成投产。5.推动宝鸡吉利一期36万台发动机项目建设,力争2017年底建成投产。6.加快提升陕汽省内配套。推动铝合金轮毂项目建设。争取三星电池列入动力电池目录,力争陕西动力电池达到9G瓦时生产规模。推进宝鸡吉利配套。2017年力争整车配套率达到40%左右。对省内企业和来陕建厂企业,给予60%以上的配套份额,吸引更多省内配套来陕建厂。推进一、二、三级配套全面发展。

高端装备与新能源汽车推进组

航空装备产业

1.深化与中航工业集团合作,落实前期合作事项特别是“央企进陕”项目。以保障军机研制生产的同时,以新组建的西飞民机公司为龙头,大力推进新舟系列、运八运九系列、Y20系列民用客机、货机和特种飞机等整机项目;推动国家民机试飞基地项目加快建设。2加快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重点支持西航公司新一代发动机生产双流水线,共建航空发动机材料、智能制造、控制系统技术中心。3.支持西工大无人机“一基地两中心”项目建设,加快军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

航空航天推进组

航天装备产业

陕西省建材工业总公司_陕西建材科技公司管理动态_陕西建材信息网

1.推动西安航天产业基地建设,打造重型运载火箭研制基地,建设国家航天动力创新中心。2.推进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卫星应用项目和陕西高分中心项目建设,加快北斗卫星应用产业发展。3.支持航天四院航天新材料项目、航天六院航天节能环保及系统工程项目和航天九院771所、16所、7107厂微电子及工业机器人等项目,做大做强航天技术应用产业。

航空航天推进组

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产业

1.抓好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实施。2.鼓励支持机床企业实施智能化升级改造。重点推进秦川机床“三航两机”装备及螺旋内齿圈加工装备产业化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航天16所、西安华欧、陕西诺贝特、宝鸡机床、汉川机床等工业机器人整机项目建设。3.重点推进宝鸡机床、汉江工具等企业,拓展俄罗斯、北美等境外市场。4.支持秦川机床、陕西渭河工模具、陕西宝成航空仪表、西安微电机研究所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产品研制,做大做强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规模。5.做好省产自主研制机器人示范应用。6.依托西安铂力特、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企业,加快推进光固化成形技术研发及产品转化、金属熔覆成形技术产业化。7.鼓励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重要行业性展会。

省国防工办高端装备与新能源汽车推进组

电力装备产业

1.加强新型电力电子等重点产品研制,推进特(超)高压输变电设备集成化、电力设备及产品系列化发展。2.推进咸阳中低压电器产业园项目建设,推动天马电缆等电线电缆企业产能提升。3.支持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提升风电装备性能。4.抓好陕西科隆能源风电关键基础件生产线项目建设,力争2017年达产达效。5.抓好西电集团一揽子智能制造项目建设。6.推进西安泰富西玛电机大中型电机生产项目年内投产,组织协调供需双方进行配套对接。7.支持西电集团与GE合作,走出国门参与国外电网工程建设,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

高端装备与新能源汽车推进组

节能环保装备产业

1.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校共建产业联盟,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2.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企业项目的支持力度。3.支持企业大力研发余热余压回收、水循环利用、重金属污染减量化、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废渣资源化、脱硫脱硝除尘等绿色工艺技术装备,加强绿色产品研发应用。4.支持企业推介先进技术和优势产品,拓展市场,扩大销售。

高端装备与新能源汽车推进组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1.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力争西安中铁工程装备有限公司中铁西北高端装备产业园项目(一期)和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西安轨道交通车辆制造基地项目(一期)2017年四季度建成投产。2.配合省质监局,推动机车车辆(762mm、轨距)、施工及验收、监理、运行及养护技术通则等地方标准编制,为推动渭北旅游轨道小火车项目奠定技术基础。3.抓好比亚迪总投资20亿元的比亚迪二工厂“云轨”制造生产基地项目建设。

高端装备与新能源汽车推进组

10

集成电路产业

重点支持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建设,发展MEMS、IGBT等特色工艺制程技术与功率器件产品。支持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在移动终端、存储器、卫星导航以及其它特色领域的开发应用与产业化。支持集成电路新型封装技术及测试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光电子集成产业和第三代半导体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电子元器件生产向片式化、微型化、高精度、绿色化、规模化发展。支持电子基础材料生产和关键设备制造的自主配套能力建设。

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组

11

智能终端(手机)产业

重点支持智能终端生产线的引进和智能化建设。支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终端产品,推动通信设备体系化发展与规模化应用。支持智能终端产业链延伸,促进上下游企业实现就近配套,加快形成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组

12

平板显示产业

重点支持8.6代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线建设。支持AM-OLED/PLED、PM-OLED/PLED技术产业化。支持TFT-LCD产业链建设,强化显示面板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

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组

13

大数据与云计算产业

1.推广咸阳模式。利用现场会形式,将咸阳模式推广复制到全省。2.打造产业生态。推进与华为企业云、软件云的深度合作,推进国家气象大数据中心建设并深入开展应用研究,继续吸引争取国家部委数据中心、互联网与大数据龙头企业落户我省。着力将我省建设成“国家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3.数据资源建设。开展政务数据资源编目工作,拟定发布《陕西省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建成省级政务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下发市级平台建设指导意见。开展社区大健康数据、工业大数据的深度应用。

与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推进组

14

生物医药级医疗器械产业

1.进一步贯彻落实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发挥基金产业引导带动作用,积极谋划推荐医药产业重点项目。2.推动全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方案稳步实施。积极组织申报国家中药材生产扶持项目。鼓励和引导我省中成药生产骨干企业建设规范化中药材种(养)殖基地。3.鼓励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健康发展。支持艾尔肤、巨子生物等企业提升生物组织工程产品产业化能力,帮助西安天隆建设基因检测和高通量测序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产业化基地,促进我省医疗用直线加速器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高端医疗设备实现突破性发展。4.培育医药大品种。继续推广应用我省医药优势产品,对目录产品实行动态管理,推荐临床治疗效果好的产品进入国家和我省基药和医保目录。

生物医药推进组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邮箱:admin@kakqq.cn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中华视窗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粤I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