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中华视窗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公司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工作动态 百家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引领我省现代服务

添加时间:2024-02-26

/

“十三五”以来,省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5〕41号),积极实施“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百区提升示范工程”,围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和产业方向,以“市场导向、科学规划、优化存量、培育增量、创新驱动、突出重点”为原则,致力提高产业集聚度、优化产业链条、促进企业融合发展,努力打造服务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新高地、承载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新平台,着力建设一批定位清晰、特色鲜明、功能完善、辐射力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十三五”期间,共培育认定107家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其中,营收超1000亿元的有5家,超500亿元的有11家。

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示范引领重要作用,对服务业带动贡献作用不断增强,为全省服务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截至今年上半年,107家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入区企业超过12.1万家,吸纳就业人数超过187.8万人,营业收入约1.9万亿元,税收约504亿元。

经过五年培育,全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在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基础上,各集聚示范区结合自身目标定位加速推进创意设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各类生产性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特色化培育、高端要素集聚,其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要素正在不断积聚,示范区内的企业和人才吸引辐射能力也在进一步凸显,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已逐渐成为各区、市乃至全省服务业发展提质的新高地、城市功能提升的新载体、产业转型提速的新引擎。

聚焦创新发展加快产业提档升级

顺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各集聚示范区产业业态不断丰富多元,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结构优化、特色鲜明、支撑有力、创新引领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南京软件园服务业集聚区北园集聚华为、中兴、三星等一批领军型企业,致力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通信软件及智能移动终端产业研发基地,南园聚焦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成为软件谷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无锡(国家)工业设计园依托制造业与设计融合发展,着力培育工业设计和集成电路产业,初步形成以工业设计、集成电路设计、交通工程设计等为主的设计产业格局。南京无线谷科技产业集聚区立足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的功能定位,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项目和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的全面实施为引领,努力成为国家新一代移动通信和未来网络技术与产业的策源地,全面实现通信与网络产业跨越发展,为软件信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的高质量发展,瞄准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高、供需矛盾突出的重点板块集中发力,围绕科技服务、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重点行业加大培育力度。无锡软件园服务业集聚区立足无锡物联网产业发源地,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聚焦物联网、软件和服务外包、集成电路等园区优势产业,加快与新兴产业的创新融合发展。吴中科技园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了以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等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盐城大数据产业园是江苏省唯一由部省市合作共建的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数据存储、数据应用、数据交易、数字创意产业,积极抢占数字经济发展阵地。南京市两家营收达到千亿级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中国〈南京〉软件谷、徐庄软件园)均为软件信息类集聚区,与新街口现代商务集聚区(玄武)、南京河西CBD、新街口(白下)金融商务集聚区这三家千亿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互为辉映,在集聚效应的叠加释放下,其软件信息服务、金融和科技服务、文旅健康、现代物流和高端商务商贸四大服务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水平、创新能力、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要在未来具有全球竞争力,须在当下就开始蓄力。各集聚示范区瞄准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徐州市注重功能整合,结合各地基础条件和产业特色,通过推动县域服务业向城区集聚、向主要经济带和产业轴集合,促进产业集中集聚,9家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主导产业集中为现代物流、软件信息、科技服务业。无锡市以培育高产出园区为目标,切实提高集聚区的单位面积产出效率,加快资源要素向主导产业集聚。无锡软件园积极推进朗新科技产业园、中电海康无锡物联网产业基地项目投产落地。目前,已投运无锡城市云计算中心、电信国际数据华东区中心、中国移动IDC等项目,同时,为互联网广告企业提供云存储与大数据服务,形成全国最密集IDC区域。镇江市以生产性服务业示范集聚区为重要抓手,推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质效齐升。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着力构建以再生医学研发、高端检验检测、现代健康养生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丹阳眼镜城加快眼镜博物馆、眼视光设计中心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并发布国内首个眼镜行业指数,全面提升集聚服务功能。大禹山创意新社区打照产业资本与优质初创项目集聚地、校地合作发展示范地,发挥孵化器作用,重点孵化、发展动漫游戏、电子商务、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生产性服务业。润州区商务金融服务集聚区重点打造的以商务服务为特色,金融服务为支撑、科技服务为亮点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集聚高端要素打造优势服务平台

公共服务平台是集聚区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实现途径,对促进产业发展和集聚区发展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加快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利于集聚区逐步形成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对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推进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转移与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全省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共建成各类公共服务平台近千个,已经形成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公共服务平台。以加强平台建设为加强各集聚示范区运行管理的重要手段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服务的深化提升,同时,通过政企联动、举办竞赛、开展座谈会等多种方式提供研发、投融资、培训、招聘等多样化的公共服务,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扩大企业间信息交流,大大提高了集聚区整体发展的层次。截至目前,已建成一批功能相对完善、辐射带动作用比较强的综合服务平台,成为相关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实现了社会、专业平台,以及入驻企业的多方共赢、协同发展。

强化支撑功能完善专业平台。省发展改革委不断完善江苏省服务业公共服务云平台功能模块,优化服务业体验,实现了江苏省服务业综合业务管理、重点工作督查、发展目标考评、运行情况分析、公共信息服务等多方位功能,有效打通了各级发改部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公共服务平台、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渠道,为实现服务业相关工作的公开、透明、高效发挥了积极支撑作用。

突出资源禀赋构建特色平台。扬州市聚力打造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共建成公共服务平台62个,占全市服务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的43%。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扬州)先后打造“零点电商孵化园”、“地理信息产业园”、“广陵开发区孵化园”、“微软创新中心”等6个特色孵化平台。双东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一号一网一区”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江苏(扬州)汽车科技园着力推动汽车电子研究院、二手车交易自有平台、江苏省特检院扬州综合检测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扬州工艺美术集聚区构筑了集“创意研发、产品展销、人才培育、价值评估、质量检测、金融服务、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工艺美术品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促进并带动扬州工艺美术乃至文化创意产业再迈新台阶。

拓宽服务渠道打通平台壁垒。苏州高铁新城大数据产业园围绕智能驾驶产业,建设了一条国内领先的开放测试道路,重点打造了一套能够满足行业共性需求的智能驾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包括高性能计算平台、智能云控监管平台、数据训练标注平台、仿真模拟测试平台、开放应用平台,通过平台打通了车路网之间数据联通,满足了企业公共研发需求,降低了企业共性研发成本。

发挥平台优势,实现信息共享。江苏化工品交易中心紧紧把握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机遇,加快搭建线上平台,利用线上平台加强对上下游产业的双向带动和统筹整合,推动大市场、大流通建设,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2017年推出苏交网,以现货撮合、现货挂牌为业务基础,结合线上交收、线上融资、履约保障等功能,打造线上撮合平台,运用互联网手段和创新的交易机制,为市场管控交易风险、降低交易成本。2019年完成交易额1174亿元,入库税收3.5亿元,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化工品交易中心和权威的价格中心。南京软件园服务业集聚区推动中国(南京)软件谷管委会与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中软国际解放号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为国内专注于软件定制领域,提供软件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汇集专业化的云产品解决方案,客户可按需组合选用,面向中长尾市场,专业的在线交易及开发管理的软件生态云平台。盐城汽车及零部件生产服务业集聚的国际汽车试验服务中心已建成完备的道路设施、轮胎试验室、整车强化腐蚀环境试验室、轻型车排放试验室、重型车排放试验室、综合耐久路等各类国际一流水准的试验研发测试服务平台,已有超50%的新势力造车企业的汽车产品在盐城试验场进行研发测试。“一带一路”国际商务中心、“港港通”物流服务平台、“点点通”跨境电商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运营良好,“连新欧”等港铁联运出口班列高效运行,集聚区现代化、智能化、便捷化程度日益提升。

服务引领智造促进深度融合发展

企业是集聚区的发展主体,省发展改革委坚持将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培育与江苏服务业创新百企示范工程实施紧密结合,积极引导集聚示范区内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品牌创新。通过开展“两业融合”试点,充分发挥和放大我省先进制造业较好的基础优势,将集聚区内企业探索成功的新模式和经验加以复制推广,进一步为服务智造提质提效,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已成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创新突破的主战场。

通过整合提高聚合效应。南京市近年来将全市的原83个科技园区整合为“一区十五园”,统称为“南京高新园区”,将原本分散的高新技术产业平台重新归整,呈现出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的新态势。栖霞高新区涵盖了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紫东创意产业集聚区两家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同时还吸纳了马群科技园、南大科技园等规模较小的科技创意集聚区,通过管理机构的整合,高新区能够在资源分配、人才引进和招商引资等方面,按照产业特色进行统一调度,对于两个市级园区有一定的积极带动作用。

动态设计行业_动态工厂设计模式_工业设计公司发展动态

贴合需求驱动融合发展。部分集聚示范区结合本地制造业的产业需求,针对支柱产业,围绕重点产业项目突出发展科技创新创业、检验检测、金融服务等专项服务,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两业融合度不断提高。太仓物流园区依托江海联运物流运作、大宗商品交易结算平台、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和保税物流平台,积极拓展以集中采购、智慧物流、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促进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先进制造业企业缩短订单处理周期、减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依托新技术实现新突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升级发展,互联网加速向各行业渗透,更加新颖、更具特色的服务业发展模式不断涌现。常熟服装城积极发展新零售经济,成立产业带直播服务办公室,将产业带直播圈内的主播、机构、供应链及市场有效整合起来,常态化组织参加各种大型产业带直播活动,逐渐形成常熟产业带共同体。为解决直播人才紧缺的痛点,成立直播商学院,围绕主播孵化、主播培训、机构运营等培训赋能产业带商家,每年计划孵化培训300个以上主播。2019年常熟产业带直播销售总额30亿元。

找准路径抢抓发展先机。盐城大数据产业园“十三五”期间加快大数据与经济转型、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的深度融合,重点发展数据存储、数据应用、数据交易、数字创意产业,积极抢占数字经济发展阵地,已实现大数据载体面积超100万平方米、大数据重点项目数量超100个、总投资额超100亿元的“三个100”目标,是江苏省唯一由部省市合作共建的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今年上半年园区内天达微电子、艾格信航空、霆善AI视觉终端、3D打印国际科创园、天眼查、云洲无人船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3.03亿元。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领制造业智能化发展,重塑制造业价值链,是增强产业竞争力,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动选择,是促进我省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全省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形成一批“两业”融合深度发展的典型示范。南京生物医药谷近年来大力提升园区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水平,着力深化服务业企业制造化程度,打造了新药检测平台、细胞产业平台、生物技术平台等一批融合发展公共服务平台。从初期的研发服务型企业,到后期的研发+生产的两业融合企业,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精准服务。盐城环保科技城智慧谷不断加快跨越发展步伐,培植环保产业新兴增长点。目前已形成集工程总包、设计研发、检测认证、工程运营、展示交易、环境金融、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等于一体的现代高端环境服务业全产业链,实现从单一产品制造到综合解决方案提供的转变。

营造最优环境构建精准服务体系

加快现代服务业领域改革创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减税降费系列政策,进一步激发集聚区内企业活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

全省大部分市区设立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通过引导资金杠杆作用,鼓励集聚区创新发展,有效激发发展活力,同时制定扶持集聚区发展的相关专项政策,鼓励集聚区提档升级,提升集聚集约水平。南通市发改委在2019年度、2020年度先后开展了两轮集聚区绩效考评,每轮考评均确定了1-3名,按照名次分别给予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一次性奖励,进一步推动了市区重点集聚区加快提质增效。无锡市制定《无锡市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2020-2022年)行动计划》及相关配套政策,用好各级产业扶持资金,研究出台服务业各领域专项政策,加强对现代服务业倾斜,构建良好的政策高地。

各集聚区管理部门在推动服务业发展方面主动作为,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和企业服务工作,提升营商环境,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

常州市发改委在2018年出台全市三星级服务业集聚区(生产性服务业类)认定标准,同步开展对三星级服务业集聚区的现场服务、绩效评估和监督检查,帮助园区努力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先导区、主体区和示范区。

泰州市发改委积极探索成立重大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推进协调机制,定期召开重大项目协调会议,及时解决制约重大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综合各种手段对重大项目加以引导,改善承载重大项目企业的发展环境,促成政府与企业良性互动,促进科技含量高的生产性服务业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南京市雨花台区软件谷主动对接、专项推进,积极协调化解重点企业发展难题,对总部、上市、独角兽等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建立区谷领导挂钩联系机制,主动靠前落实服务,对拟上市、培育独角兽、瞪羚等企业,实行“一事一议”。宿迁市软件与外包产业园转变思想,从被动式服务企业转变为主动式店小二服务,为企业提供工商、税务、政策、物业等咨询服务,提升企业抗击风险能力,联系相关服务机构来园区辅导培训,营造稳定和谐的园区发展氛围。盐城市城西南现代物流园采用独特的LP+GP资本运营模式,规避一般基金LP与GP分离带来的理念磨合,帮助小微企业获得银行短期贷款。

强化动态管理激发集聚发展活力

为优化政策效果,省发展改革委以“分层培育、动态管理”为原则,建立和完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评价与监测系统,对其中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给予表彰奖励。以实施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深入探索“一区一策”管理模式,大胆鼓励先行先试。

考核发展成效。南通市以目标考评、政策引导为重要抓手。制定出台《南通市重点服务业集聚区评价实施办法》,建成市级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名录库,根据不同集聚区发展特点,明确个性化的年度目标任务,通过目标导向引领提升服务产业集聚发展水平。认真开展综合评价,制定出台《南通市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综合评价暂行办法》,按主导产业分类开展全面评估,根据各集聚区评价得分,重新排定了“示范带动类、重点培育类、优化发展类”等三个一批发展梯次。及时增补优质集聚区,组织开展了多轮市级服务业集聚区滚动评定工作,将主导产业明确、集聚效应较好的集聚区及时增补。加大政策引导,通过绩效考评等方式,对年度考评位列前3名的集聚区分档给予奖励。

拓宽培育路径。常州市按照“提档升级一批、培育发展一批和规划建设一批”的原则,各类集聚区进行星级评定,建立全市重点推进发展的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库。2018年印发了全市三星级服务业集聚区(生产性服务业类)认定标准,择优评定三星级服务业集聚区,先后认定市科教城、西太湖互联网产业园、常州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等三星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并同步开展现场服务、绩效评估和监督检查,帮助园区努力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先导区、主体区和示范区。2020年初印发《常州市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方案(2020-2022年)》,分类推进全市30个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促进服务业集聚区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争创星级服务业集聚区;增强集聚区资源吸附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旗舰”项目,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发展布局。

创新发展模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在国家、省级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南京市雨花台区依托中国(南京)软件谷开展以软件信息服务为主导的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有效促进了区域服务经济发展,在完善发展环境、推动产业融合、提升有效供给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可供复制推广的试点举措。其中,软件谷开创的“园中园”建设运营模式,采取“联合拿地、统一规划、联合建设、分割出让、统一配套、集中托管”的模式,以“中小企业联合拿地”的方式打造特色“园中园”,着力提升项目集聚程度和运作效率。这一创新举措获得了国家、省相关领导、专家的一致好评。徐州市紧紧围绕国家综改试点城市重点指标任务,每年编排一批重大改革(创新)事项加以推进。通过积极探索、先行先试,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基地加快转型创新发展、彰显特色优势、提升综合实力、增进民生幸福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路径,初步构建了“333”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站在“十四五”规划新的发展起点,省发改委将充分发挥全省服务业发展牵头部门作用,积极推进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功能,大力支持全省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以国际视野整合全球化资源,以夯实软硬实力提升服务能级,以更广阔的胸襟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争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产业高端、链条完整、功能完善、开放包容、机制灵活、示范明显、环境优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为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力量。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邮箱:admin@kakqq.cn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中华视窗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粤I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