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据环球网4月13日报道,日本正式决定将核废水排放入海,消息一经发布,便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这种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会对国际海洋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后果,但历史上有13个国家,对于核废料处理就有过偷偷排放入海的先例。
什么是核废料?
核废料通常为核物质在反应堆中燃烧余留的灰烬以及为反应堆降温产生的的废水。按照其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3种,具有放射性、射线危害和释放热能的特征。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规定,核废料的基本处理一般是通过浓缩贮存、稀释分散以及回收利用这3种方式,其中稀释分散是许多国家常用的处理方式,将污水处理后检测其指数降为安全值以下后排放入海。
为防止海洋环境进一步受到核废料排放的污染损害,一些国家联合起来于1972年通过了“伦敦倾废公约”,1975年正式生效。
由于核废料对环境的危害较大,各国际组织对核废料向外部环境中排放会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但仍有许多国家曾偷偷将核废料排放入海。
多国存在核废料排放入海的先例
据日本媒体报道,1972年,美国政府在“伦敦倾废公约”的制定期间,为了把向海洋投放核反应堆废物作为例外规定写进条约,曾秘密要求日本与其合作。虽然当时日本政府针对此事没有明确表态,但美国隐瞒了其向海洋投放的意图,最终通过了国际谈判作为例外规定写进了条约。
根据《南德日报》1991年曾报道,苏联议员 发现在1963年至1986年间苏联在巴伦支海和喀拉海的众多地区倾倒了大量放射性废物。
据统计,在上世纪60年代的30年左右的时间内,前后有13个国家曾经核废料排放入海。这些国家分别是:苏联、美国、英国、瑞士、比利时、法国、荷兰、瑞典、新西兰、德国、意大利、日本、和韩国。
海洋环境污染给世界带来更大的灾难
海洋是人类的共同资源,虽然其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是对于大量的核废料物质的消化吸收处理能力还是十分有限的。核废料一经排放入海,放射性元素会被海洋生物吸收并在体内聚积,导致其发生基因突变,辐射作用会导致海洋生物的大量死亡,影响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进而破坏食物链的完整性。
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影响是悄无声息、短时间内难以感知。
人体长时间受到射线的照射,将会导致细胞组织出现损伤,进而破坏人体的DNA分子结构,甚至可能诱发癌症,存在改变基因的风险。其有害物质和废料在短时间内不会消失,甚至在未来的几千年间,人类都无法完全摆脱核污染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