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近年来,受疫情影响,不少居民在城市的摩天大楼里,种起了西红柿、黄瓜、西瓜等蔬菜水果。这又何尝不是农田在城市中的一种立体开拓呢?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挑战严峻,机遇也更加丰富。我们要做的,是以先进的科技、开阔的思路拥抱更多可能性。
如果有一天,土地可以像书本一样层层叠放起来,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来说说“垂直农业”。
什么是垂直农业?简单地说,就是将农田“搬”进大楼,主要以高楼等建筑物为发展载体,借助可再生资源和温室技术等手段,模拟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阳光以及温度等,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出的“垂直农场”生产系统,呈现了未来农业的场景。这个系统不受阳光、土壤等限制,可以定制生长周期和营养成分。通过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生长条件的控制,这一系统可以对抗极端环境与气候,全年持续生产。(来源:新华社)
近几年,从全球范围来看,垂直农业正在以井喷式速度发展。有研究预测,室内垂直农场领域的投资额将从2018年的14亿美元增至2026年的180亿美元。这一局面与当前国际形势密不可分:2050年,世界人口或将达到96亿人,需要增加50%的粮食供给才能养活全人类。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耕地面积缩减、水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等现实问题。
垂直农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带来的不只是城市绿意的增加,更为满足城市生活、缓解耕地紧缺、维护粮食安全、保障供应链稳定等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作为一种反扩张措施,垂直农业不仅能有效提升单位面积产量,还能大大减少运输农产品所带来的尾气排放,可以在充分利用资源和空间的基础上为“减碳”贡献力量。数据显示,一座占地1.3万平方米、58层高的“垂直农场”,其产量相当于一个400多万平方米的传统农场,足够为三四万人提供一年的粮食和蔬菜。同时,这种农业模式也有助于增强城市对气候变化、疫情灾害的抵御能力,为粮食安全提供多元化保障,带来更高效的能源、资源配置和管理。
从概念提出伊始,垂直农业就被寄予厚望。但如果想要大面积铺开推广,也将面临不少困难。一是能耗。垂直农业所需的土地、光、热、水等资源全都要依靠科技,能耗惊人。二是价格。目前,高昂的成本使得垂直农业产品的售价较高,市场堪忧。三是技术。垂直农业设备使用成本高、操作困难大,对从业者提出了极高的专业技术要求,而我国目前垂直农业领域的人才储备不足。这些都是发展垂直农业需要思考和破解的难题。
新技术创造了无限可能,也给我们的管理带来了更多挑战,使用得好则是“蜜糖”,反之则是“砒霜”。可以预见,垂直农业将会促成未来城市与农业的融合,或将催生新的城市用地分类、土地管理模式等。当然,我们也还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将农业纳入城市空间,涉及经济、管理、运营、空间布局等诸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比如,在未来城市中,需要明确城市农业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合法地位,增强城市建设用地对农业的兼容性,合理划定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并与上下游二三产业的功能空间加以整合等。
或许有人会说,垂直农业离我们似乎有些遥远。其实不然,近年来,受疫情影响,不少居民在城市的摩天大楼里,种起了西红柿、黄瓜、西瓜等蔬菜水果。这又何尝不是农田在城市中的一种立体开拓呢?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挑战严峻,机遇也更加丰富。我们要做的,是以先进的科技、开阔的思路拥抱更多可能性。而绘出从想象到现实蓝图的这支“笔”,正握在我们手中。
捕舆小课堂
1、垂直农场的发展历史
垂直农业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迪克森·迪斯波米亚提出, 是一种定位在城市中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绿色农业模式,可以将其形容为“摩天大楼式”的温室。
垂直农业是以“立体”的农业代替传统的“平面”农业,在减少种植所需面积的同时, 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2、垂直农场的典型案例
新加坡垂直农业技术公司Sky
2012年,新加坡垂直农业技术公司Sky 建立了第一个现代商业化的垂直农场,其中包括100多座9米高的塔楼,垂直种植白菜等蔬菜,并在当地的超级市场出售。它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低碳液压驱动的城市垂直农场,以最少的土地、水和能源来维持绿色可持续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