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日本政府刻意淡化核污水处理设备存在的技术问题,着力宣扬核污水的“安全性”,将核污水类比核电站正常运行排水,将它们混为一谈,违背科学常识,企图混淆视听。
文 |阿晖
北京时间8月24日中午12时整,日本正式启动核污染水排海。据日本东电公司发布的消息,首日排放量预计为200到210吨。据悉,日本核污染水第一阶段排海持续17天,合计排放约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约有134万吨,保管在厂区内的约1000个储罐中。2023年度将把约3.12万吨核污染水分4次排放。据悉,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至少要持续 30年,将会影响整个太平洋乃至全球海域。
在国际社会的一片反对和谴责声中,日本政府仍一意孤行,置本国和全世界人民的安全于不顾,实施这一极不负责任的核污染水排海行动。这是人类历史上悲伤而黑暗的一天,也是将日本政府再次钉上历史耻辱柱的一天。
昨天,中国海关总署发布了关于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的公告。
中国青年画家乌合麒麟的最新作品《想与全人类同归于尽吗?混蛋!》
很多网友都在关心着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行动,但是对如此大量的核污染水从何而来,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核污染水何时影响我国等问题并不是很了解。这里,就进行一个简单的科普。
日本核污染水从何而来?
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主要来源于两部分。
受2011年发生的大地震及海啸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3号机组核反应堆芯熔毁。事故发生后,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持续向1至3号机组安全壳内注入海水,用以冷却仍在释放衰变余热的堆芯,这些受到堆芯放射性核燃料污染的海水成为了核污水。
由于事故导致反应堆破损、不完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堆外进一步污染周边区域,而由于福岛第一核电站地势的原因,很多地下水和雨水一直源源不断地往福岛第一核电站区域冲刷进去,导致这些核污水的量越来越多。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和核污水储水罐。图源:新华社
日本为什么要排放?
为了储存和处理这些核污染水,从2011年开始,日本建造了超1100个储水罐。每个储水罐平均能够储存1000~1300吨水。其现有储水罐的容量上限为137万吨,东京电力公司曾称到2022年秋季这些储水罐就将全部装满,且无更多空地用于大量建设储水罐。
2021年2月13日,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7.3级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上千个储水罐中的53个发生错位。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认为,上百万吨核废水长期储存面临泄漏风险,而且储水罐容量基本上已经达到饱和,所以选择将核污水排到太平洋去。
福岛核电站核污水的储存罐。图源:今日日本网
除了将核污水排放大海,是否还有其它处理方式?在2020年3月,日本也提出了几种处理核污水的方案,比如将核污水经过二次处理排入海洋、将核污水变成水蒸气排入大气、将核污水排入地底深处、将核污水电解处理,以及将核污水固态化后埋入地底。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海事大学黄渤海研究院院长张晏瑲介绍,这些方式都需要非常高的技术含量,经济成本会很高,因此日本最终选择通过海底管道的方式把核污染水排出去这样一个成本最低的方案。
至于为何不在核电站外增设储水罐,日本政府和东电称,这需要大量时间与地方政府协调等,远距离运送核废水还需更大工作量,但这不过是托词。
说到底,将核污水排海,是日本政府和东电极端自私自利,极不负责的行为。
核污水≠核废水
这里先澄清一个概念。福岛的核污染水与正常核电站所排放的核废水,这不是一码事。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核废水是指含有放射性元素从而存在一定放射性的放射性废液。核电站正常产生的核废水,由于是可控泄漏和设备周期性清理所产生的,所以在排放处理方式上,是把放射性废液变为放射性废固体和可排放水,放射性废固体和其他核废料一起送往填埋场处理,而可排放水再排入海洋。在排放前,可排放水要遵循国际能源署和本国政府制定的排放标准才可以排放,使其对环境的危害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而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是由不可控泄漏所产生,目前对于反应物质的状态仍未知,日本在之前并没有办法对核污水进行有效处理,所以才不得已暂时将其装在储水罐里。
英国核能环境专家肖恩·伯尼表示:福岛核污染水是与熔毁的核燃料接触过的水,那是反应堆内的核燃料,这可不是正常核电站运行状况。国立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研究员天野光表示: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的燃料残渣中含有1000多种核素,地下水及雨水与这上千种核素接触后才形成了核污染水,无论怎么说都与一般核电站的废水是根本不同的。
英国核能环境专家肖恩·伯尼表示福岛核污水不是正常核电站的核废水。图源:央视截屏
核污水有多毒?
核电站正常运行产生的废水严格遵守国际标准,只含有少量裂变核素。但福岛第一核电站产生的核污水有别于核电站正常运行过程中排放的含氚废水,这些接触过堆芯熔毁的核燃料,水中所含放射性物质成分极其复杂,其中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质能否彻底清除令人怀疑。
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质量安全部部长李春宏表示,根据东京电力公司2018年发布的数据,福岛核污水中含有六十多种放射性污染物。其中氚的含量最高,其次还有碘-129、钌-106、碳-14、钴-60、锶-90、铯-134、铯-137等物质。
日本核污染水中含有多种放射性物质。来源:央视网截屏
日本政府和东电宣称名为“多核素去除设备(ALPS)”的过滤设备,可过滤掉核污水中除氚以外的62种放射性物质,水中所含氚将被稀释到日本核电站废水氚排放国家标准,即每升水中氚活度6万贝克勒尔的1/40以下。
但实际上,日本政府用于处理福岛核污水的关键设备多核素去除装置(ALPS)存在严重缺陷,实际效果并不如所宣称的那么理想。日本政府及东电公司至今仍未对外公布ALPS处理后的核污水的具体成分,且无第三方机构对经过处理的核污水进行监测。
世界上很多科学家都有一个共识,核污水中含有64种核放射性元素,并且七成以上都是超标的,多核素去除设备难以完全处理。根据国立日本原子力研究研发机构研究员天野光的说法,福岛核污染水中的核素可能达1000多种,只是有些目前还检测不出来。
核污染水中有镎237,是核素污染中最难防备的。由于其放射性很低,很难测出,但其毒性又非常强。另外,核污染水中的核素也有碲,毒性跟氰化钾不相上下,但由于量小,也很难检测出来。
从公开的64种核素来看,有氚、碳14、钴60、锶90、铯137和钋210等。它们的特点是,半衰期(指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数从开始存在到衰变成一半所需的时间)普遍较长,如氚的半衰期是12.3年,钴60的半衰期是5.27年,锶90的半衰期为28.79年,铯137的半衰期为28.79年,而碳14的半衰期达5370年。
虽然钋210的半衰期比较短,只有138天,但毒性极强,比氰化物高1000亿倍,0.1克的钋210即可杀死大约100亿人。
日本政府刻意淡化核污水处理设备存在的技术问题,着力宣扬核污水的“安全性”,将核污水类比核电站正常运行排水,将它们混为一谈,违背科学常识,企图混淆视听。
核污水对世界影响有多大?
来自德国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的计算结果显示,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就将扩散至太平洋的大半区域,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就将遭到核污染影响。韩媒报道,受洋流等因素影响,被污染的海水220天之后就会先抵达韩国济州岛,400天后则会到达韩国西海岸。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研究员余雯表示,核污染水在进入海洋环境之后,首先是通过洋流的输运,会扩散传播到不同的大洋。此外还会通过海洋的生态系统,例如食物链的传播而不断传递,并且也有可能通过公众摄入海产品的方式进入到人体里,从而对海洋生态系统或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美国《科学》杂志曾分析,这些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进入大海,将需要极长的时间才能降解,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会被海洋生物吸收,最终影响海洋环境。这些辐射物质,对人类的DNA有破坏性。更可怕的是,这些放射性物质在数千年内,都是极其危险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核医学科学科主任蒋宁一教授介绍,放射性核素,比如锶-90、铯-137,它们进入人体后会滞留在骨骼和肌肉组织中,就像在体内装上了X光机,每天24小时不停照射,虽然放射量比X光小,但长期影响不可小觑。
核污染水排入海洋后可能对人、生物和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是致癌、致畸、致突变,这取决于核素的扩散范围和浓度,后者又取决于核污染水排放的速度、数量,以及核污染水中的核素种类、剂量(浓度)等。一位长期从事核生化防护的专家表示,以现有的技术来看,彻底清除核废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是几乎不可能的。
核污水何时影响我国?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研究员余雯表示,据之前对福岛核事故的监测,大部分污染物是会向东传播,然后跨越整个太平洋。其中也有一小部分污染物会通过西太平洋膜态水的传播向西南方向进入,大概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进入我国海域。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张建民院士和胡振中副教授的团队,在2021年已经通过了模拟结果揭示了福岛核废水离我们有多远。模拟结果显示,放射性物质最早出现在台湾东侧海域,对应的时间点大约是核废水开始排放后第8个月,也就是240天左右。之后污染物将迅速覆盖我国的东南沿岸海域,并逐渐向东海和渤海扩散。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研究团队模拟的核污水影响我国事件示意图
该团队研究人员发现,福岛处于日本暖流(向北)和千岛寒流(向南)交汇的地方,所以大部分污染物不会沿着陆地边缘向南北方向迁移,而是随着北太平洋暖流向东扩散。1200天后,将到达北美沿岸并覆盖整个北太平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森林表示,日本核污染水经过一圈后,与我国接触的水域核放射量会降低很多。但放射量低,不代表影响不大。
刘森林表示,我国民众也不需要太过恐慌。全面防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风险,保护中国消费者健康,确保进口食品安全,依据中国法律法规和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定,中国海关总署决定自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有专家指出,中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食品安全,对于个体消费者来说,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水产品就能获得安全保障,不必过度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