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地震震撼大地,台风横扫海岸,这些自然现象时常令人惊心动魄。
然而,在这些自然灾害背后,有人开始联想到近期的一项争议性决定:日本政府决定排放核废水入海。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大自然对人类傲慢行为的报应?
是否所有的灾难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还是仅仅是自然界不可预测的波动?是不是真有可能,某个看似科学的决策,激发出了大自然不可思议的愤怒?
一、日本地震频发
日本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位于四个板块的交界处,经常受到板块运动的影响。
2021年10月7日晚,日本千叶县西北部发生了6.1级地震,造成52人受伤,一列电车脱轨,多地停电断水,东京都23区首次观测到震度5强的地震。
这是自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以来,东京都经历的最强烈的震感。
据日本气象厅称,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约为75公里,属于板块交界处发生的地震。气象厅认为,这次地震可能与去年7月发生在同一地区的7.3级地震有关。
去年7月的地震是在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洲板块之间的强烈摩擦所导致的,被称为“千叶沖型”地震。
这种类型的地震具有较长的周期和较大的影响范围,可能会引发长周期地震动,即高楼等缓慢而大幅度持续摇晃的现象。
日本气象厅表示,今后一周内可能会发生同等程度或更强烈的余震,要求各方提高警惕,并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如火灾、建筑物倒塌、水管爆裂等。
同时,气象厅也提醒公众,这次地震与内阁府设想的首都直下型地震相比“规模较小”,首都直下型地震是指在东京都附近发生的可能造成巨大损失和伤亡的大规模地震。
据内阁府预测,如果在东京湾附近发生7.3级左右的首都直下型地震,可能会造成约23万人死亡、95万人受伤、约70万栋建筑物倒塌、约250万户停电、约340万户断水。
依据日本气象厅的数据,2023年9月5日当地时间13时27分,千叶县西北区域经历了一场4.5级地震,其震源位于70公里的深度,并产生了最大3级的震感。
不久后,在当天13时33分,该地区又经历了一次4.0级的地震,同样的震源深度70公里,但最大震感降至2级。
这两次地震的震中距离东京约100公里,东京都内也有明显的震感。目前没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也没有发出海啸预警。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首都直下型地震,日本政府和东京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防灾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防灾演练和教育活动。
此外,政府还鼓励民众储备必要的防灾物资和信息,并学习自救互救的技能。专家认为,在面对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时,提高防灾意识和减灾能力是最重要的。
二、核废水现
近期,日本还面临着另一个引起国际关注和争议的问题——福岛核污水排海。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内阁批准了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储存的超过100万吨的经过处理的核废水排入太平洋的计划。
日本政府表示,这是为了推进核电站的退役工作,而且经过处理的核废水已经去除了除了氚和碳以外的所有放射性物质,且稀释后符合国际安全标准。
日本的决定立即遭到了邻国和环保组织的强烈反对。中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纷纷表达了担忧和不满。
认为日本没有充分征求和尊重相关国家和国际机构的意见,也没有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和风险评估,而是单方面采取了危害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行动。
绿色和平组织则指出,日本没有考虑其他可行的方案,如继续储存或者固化处理核废水,而是选择了最廉价和最方便的方法。
日本方面则一再强调,排放核废水是安全可靠的,不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影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这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决定,也是一个“难以避免”的决定。
日本还表示,将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监督下进行排放,并向国际社会提供透明和及时的信息。
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开始了排放核废水的工作。当天上午,在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海域,一艘名为“海洋监测船”的船只开始了对海水进行采样和检测的工作。
这是排放核废水前的准备工作之一,目的是为了确定排放前的海水状况,并与排放后进行对比。据悉,日本计划在今年排放31200吨核废水,分四次进行,每次约排放7800吨,整个排海工作预计持续30年。
日本开始排放核废水当天,引发了国内外的抗议和反对。在东京、大阪等地,有数百名民众举行了示威游行,高呼“停止排放核废水”、“保护海洋生态”等口号。
在中国、韩国等国家,也有民众在网上发起了抵制日货、抗议日本污染海洋等活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再次敦促日本停止排放核废水,并表示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利益和国际公共利益。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9月12日在记者会上谈及相关问题时表示 ,“任何监测都赋予不了日方想要的排海正当性和合法性。
国际社会要求建立一个邻国等利益攸关方充分、实质参与,长期有效的国际监测安排,就监测的核素种类、频率、地点、范围、报告等制定详细的方案。
8月24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声明,决定全面暂停进口日本的水产品。这一措施在全面防范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可能对食品安全带来的放射性污染风险。
香港和澳门特区政府也跟随中国大陆的做法,禁止日本10都县的所有水产品进入 。
韩国已明确表示,如果日本的核污水排放不达到规定的安全标准,将不犹豫地将此问题上升到国际法庭。
与此同时,尽管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已经开始排入海洋,但日本的渔业界并未终止反抗行动。根据新华社的一份9月8日报告,福岛、岩手、茨城和东京的渔民已经携手向福岛的地方法院递交了集体诉讼。
在集体诉讼中,这些渔业工作者指责日本政府与东京电力公司的核废水排放违反了他们的捕捞权益,同时也破坏了居民平静生活的基础。他们紧急呼吁立即停止这一有争议的海洋排放活动。
预计持续30年的核污水排海作业对福岛渔业来说是一个重大打击,人民网曾报道 ,此前日本政府设立了总额达到800亿日元的基金,用于补贴福岛涉渔产业。
核污水排海开始后,该国政府9月5日又追加207亿日元,作为对日本国内水产业的支援措施 。
根据人民日报在8月28日的报道,福岛县的小名滨港成为多个日本在野党和工会团体举行反对核污水排海抗议集会的场地。
出席该集会的多位在野党议员联手敦促日本政府立即废止福岛第一核电站向海洋排放核废水的措施。他们强烈建议尽快中断这一操作,并采取行动保护当地渔业从业者的生计。
三、台风又来,日本该何去何从?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排海项目已经进行了超过一个月,这引发了国内外广泛的反对和抗议活动。
而近日,西北太平洋上又出现了两个台风,其中一个台风“达维”正向日本东北地区靠近。这让人们更加担心,台风是否会影响福岛核电站的安全和核污水的排放。
中央气象台发布信息,2023年8月25日西北太平洋洋面诞生了今年的第10号台风,命名为“达维”。
根据气象台的预测,台风“达维”将沿东北方向行进,速度预计为每小时25到30公里,强度相对稳定。
图像显示,28日至29日间,台风“达维”将抵达日本东北地区及北海道以东海域,随后转为向东移动。而日本福岛县正位于日本东北地区。
据悉,“达维”一名由柬埔寨提供,意为大象,是台风命名表上的第一个名字,本次为“达维”一名第五次使用。
目前,西北太平洋上,第九号台风“苏拉”与第十号台风“达维”,“双台共舞”。而台风“达维”是否会影响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放计划,尚未有相关方回应。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千叶县西北部连续发生两次4级以上地震,无疑引发了更多的关注和担忧。有些人甚至认为,这是日本排放核污水的报应,是大自然对日本的惩罚。
不过,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也不符合地震学的常识。地震的发生是由于板块运动造成的应力积累和释放,与人类的行为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而且,日本千叶县西北部的地震与福岛核电站所在地区的地震并不在同一条断层线上,也不会对福岛核电站造成直接的影响。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日本排放核污水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后果。
而就在一个月前,近百头鲸鱼在新西兰南岛的法勒尔海滩集体搁浅,其中大部分已经死亡。
这一消息对于每一个关注地球生态的人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为何这些无害的大型海洋生物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呢?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猜测:“这‘小日子’是不是早就已经偷偷排放了核污水!”
据悉,这是新西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鲸鱼搁浅事件之一。当地时间8月14日,有人在法勒尔海滩发现了90多头座头鱼和3头领航鲸搁浅在沙滩上。
由于潮水退去,这些鲸鱼无法返回海中,只能忍受高温和蝇虫的折磨。当地政府和志愿者赶到现场后,发现只有26头座头鱼还有生命迹象。
他们试图用水和湿毛巾保持鲸鱼的体温,并等待涨潮时将它们推回海里。然而,由于涨潮时间晚于预期,只有4头座头鱼成功存活下来,其余的都不幸死亡。
目前,关于鲸鱼为什么会集体搁浅的原因还没有定论。有些科学家认为,这可能与鲸鱼的社会行为和导航能力有关。
由于鲸鱼是群居动物,它们之间有很强的感情和联系。如果有一头领导者或者受伤者误入浅水区或者陷入困境,其他的鲸鱼就会跟随或者帮助它,从而导致集体搁浅。
事实上,日本排放核污水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日本东北部的宫城县发现了大量死亡的鱿鱼,数量多达1300多吨,当地渔民表示从未见过如此惨状。
而在今年7月,日本东京湾也出现了大规模的鱿鱼死亡事件,导致当地渔业受到重创。此外,还有多起海豚、海狮等海洋哺乳动物搁浅或死亡的事件发生。这些事件都与日本排放核污水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
我们不禁要问,日本排放核污水到底会给太平洋乃至全球的海洋环境和生态安全带来多大的影响和后果?我们是否还能看到鲸鱼等海洋生物在海里自由畅游的美丽景象?
我们是否还能享受来自海洋的丰富资源和健康食品?我们是否还能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
我们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和监督日本排放核污水的行为,并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停止这一危险和不道德的计划,并寻求更加可持续和负责任的解决方案。
我们也呼吁每一个关心地球生态的人都能行动起来,保护大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