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随着养猪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的快速发展,猪场排泄物引起的环境污染确实比较严重,已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畜牧业的污染有2/3是来自养猪,尤其到了夏季,对临近猪场/舍的居民日常生活影响更大。养猪生产带来的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等综合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到了非重视不可的程度。
一、养猪生产的污染来源
养猪生产的主要污染源是所排放的粪尿、污水及有害气体。一个年产万头肉猪的猪场,年排污量至少3万吨以上,即相当于每年向周围环境排放约100吨的氮和30吨的磷。如此大的排泄物,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或流入水体中,会对水体、土壤、空气和作物等造成严重污染,成为严重公害,这也是许多畜禽传染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染源。猪粪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微生物、药物以及饲料添加剂的残留物,它们是污染土壤、水源的主要有害成份。
未经处理的粪尿,一部分氨挥发到大气中增加大气中的含氮量,严重时形成酸雨,危害农作物;余下部分形成有害的硝酸盐渗入地下,或随地表水流入江河,造成更为广泛的污染,致使公共水域中的硝酸盐严重超标,河流严重污染。磷渗入地下或排入江河,严重污染水质,使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江河池塘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产生多种有害物质,进一步危害环境。
猪场排泄物及其有机物的分解可产生氨、硫化氢、二氧化碳、酚、粪臭素、甲烷、有机酸等有害物质,这此有害物质也对猪场自身环境和周围空气造成污染。此外,猪场排出的大量尘埃可携带等致病微生物并为其提供营养和载体,这些尘埃随空气传播,从而扩大了污染和传播范围,影响人畜健康。
生产中用于治疗和预防猪疾病的药物残留,为促进猪的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而使用的微量元素添加剂、抗生素和生物激素等的超量部分也随粪尿排出体外。规模化猪场用于清洗消毒的化学消毒剂则直接进入污水中。患病猪和带菌猪会排出大量的病原菌和寄生虫的虫卵等,如不经处理,就会成为传染源,造成疫病的传播。
二、防控措施
1、合理规划,适度规模,注重生态效益。
合理规划与选址是解决污染的先决条件。新建猪场时,场址要远离水源、城市、工矿区等人口密集的地方1公里以上。选择场址要保持一定的坡度,排水良好、无污染、排废方便,且距离农田、果园、菜地、林地或鱼池较近,便于粪污及时利用。既要着眼于近期效益,又要考虑长远环境、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排污及配套设施规划在内,充分考虑粪污处理与利用的环境。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猪场对粪污的消纳能力等考虑,只有合理的猪场规模,才有效益。一般肉猪场以年产5000-10000头为宜。养殖集中区建设不应提倡,不利于环保,更不利于猪病的防控。
2、发展生态养殖,控制氮、磷污染。
实行综合立体种养结合,建立生态养猪场。因地制宜推广“猪-沼-果(茶)、猪-沼-菜”等养猪生态模式。猪场排出的粪尿污水导入一级处理池(沼气池或酸化池)后,通过污水管进入集中处理工程,以厌氧为主体工艺,结合氧化糖等处理系统。一般的,通过处理后的水,可作农田灌溉用水,也可达标排放。同时利用部分沼液作为周边果(菜)园的肥料,实现粪便污水的多层次利用,可有效地控制污染。
3、利用酶制剂,降低氮、磷的排放。
酶制剂的主要作用在于补充动物内源性消化酶的不足(如蛋白酶、纤维素酶),降低或破坏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如植酸磷),促进营养物质高效率吸收,改善饲料利用率,从而减少饲料中氮、磷等物质的排泄量。猪饲粮中近2/3的磷是以植酸磷和磷酸盐形式存在,由于猪体内缺乏能有效利用植酸磷的各种酶,所以以植酸形式存在的磷几乎不能被猪利用,在饲料中必须添加大量的无机磷(如磷酸氢钙)才能满足猪的生长所需,这既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由于磷的大量排出,造成环境的污染。如果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就可以将植酸磷水解为游离的正磷酸和肌醇而被吸收,从而提高磷的利用率,间接缓解了磷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另外,饲料中的植酸还是一种抗营养因子,饲料中的矿物质元素(如钙、镁、锌、铁等)常与植酸形成稳定的植酸盐而存在,利用率极低,而且植酸也干扰蛋白质、氨基酸的吸收。利用植酸酶能提高猪对蛋白质、钙、铜、镁、锌等矿物质微量元素的利用率,对减轻臭气排放和微量元素对环境的污染有着较为积极的意义。
4、利用有机微量元素,降低铜、锌等重金属的排放。
由于高铜、高锌能促进猪的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因此被许多国家普遍使用,这是造成养猪场铜、锌等金属元素污染的主要原因。有机微量元素的开发利用为解决铜、锌污染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有机微量元素是金属元素与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有机酸、多糖衍生物等配体通过共价键和离子键结合而形成的络合物(或螯合物),具有稳定性好、生物利用率高、抗吸收干扰等优点。低剂量的有机铜、有机锌可以代替高铜、高锌的促生长效果,而且可极显著降低猪肝脏和粪中铜、锌含量,所以从猪的生长和环保来看,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5、推行干集清粪工艺,从清污方式上减少排污总量。
干(鲜)猪粪由人工收集,经清粪道清除,尿及污水从地下水道流出,养分损失小。经调查,一个年出栏万头规模的猪场,每日排污量为:水冲清粪方式为150-200立方米/天;水泡清粪方式为100-120立方米/天;人工干清粪方式为50-60立方米/天。由此可见,采用人工干清粪方式比其它两种方式可减少排污总量的1/2-1/3。改进饮水系统,增加防漏装置,避免饮、漏水与粪便的混合,也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6、采用生物除臭,减少臭气和有害气体污染。
控制畜禽排泄物中氨气的产品有沸石以及微生态制剂等。沸石是天然矿物质除臭剂,它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具有离子交换性,可以交换吸附一些放射性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对畜禽消化道产生的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也有很能强的吸附作用,可大大减少粪臭。将微生态制剂加入饲料中,不仅能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生长,还可增强畜禽的免疫能力和抗病性,而且在环保方面,可降低氮的排泄量,明显减少粪尿臭味,有效降低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净化生态环境。
7、抓好猪场的绿化工作。
场地绿化可净化25%-40%的有害气体和吸附50%左右的粉尘,还可改善圈舍小气候,达到遮阳、降温作用,搞好畜禽场绿化可以减轻空气污染,净化场区空气。
我们在发展养猪生产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采取多种行之有效地措施防控环境污染,使养猪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这是实现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