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文|黄三穗
还记得之前韩国拒绝日本提供食品,要求自带干粮参加东京奥运会的事儿吗?
之前日本就有消息称,福岛将作为东京奥运村的食品供应地区之一。
饮食问题关系运动员健康,这自然成了继疫情之后各国与会人员最关注的问题。
韩国担心福岛食物受到了核污染,更是要求自带干粮参加东京奥运会。
甚至还计划购买辐射检测器,再运送国产食材到日本。
为了这个事儿,韩国人也是费尽了心力。
日本方面也确实不让人省心。
这两天日本一边自己禁了福岛黑鲉鱼,
一边又正式宣布了要为东京奥运会的运动员们提供福岛食材,
餐单将包括福岛县等受大地震核泄漏地区的食材,以及当地特色菜。
在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运动员村,餐厅将24小时开放,每天提供5万份饭菜。
再联系日本政府19日宣布,福岛海域的黑鲉鱼因为检测出放射性物质超标,被禁止上市…
这样的“大核正宗氚菜”,
“射香味俱全”,哪个有“口辐”的敢吃呢?
福岛的事情众所周知,当年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污染,其影响已经是经年累月的问题。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划清界限的。
这不,去年2月福岛县海域海产品上市限制被全面解除,
才一年时间,就又有鱼类检测出放射性物质超标。
黑鲉鱼禁了,那没禁的那些鱼呢?生活在同一片海域,难保没有同样的问题。
还是日本核废水还没排海的情况,
可想而知,排了之后是什么后果。
不只是海产品,农产品、水源都会受到影响。
然而日本除了把125万吨核废水排海之外,真的没有其他选择吗?
日本前环境大臣原田义昭曾称,
“处理这些废水的唯一选择,就是将它稀释后排入大海”。
还真不一定。
去年8月,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打开福岛的闸门》的论文。
作者分析了福岛核电站储存核污水中氚并不是唯一需要关注的放射性同位素。
值得注意的是,核污水中的那些非氚污染物,日本方面也就是东京电力公司直到2018年,
东日本大地震过去7年,才公布了这些更危险同位素的数据。
图源:凤凰网
根据东京电力公司数据,核废水中包含63种放射性物质。
核污水中含碘-129、锶-90、钌-106、碳-14等放射性元素。
其中,碘-129可以导致甲状腺癌,锶-90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一类致癌物清单,易致白血病。
同位素碳-14和其它放射性物质的含量之高,存在损害人类DNA的潜在危险。
这些相较于氚更危险的同位素放射性物质,在海洋中的行为模型(扩散、稀释)都和氚截然不同,无法直接套用氚的分析结果。
但日本一直以来强调的都是氚对人体无害,却绝口不提其它的放射性物质。
作者认为,日本以空间不足为由要将核污水排海并不成立。
因为储水罐不用局限在核电站内部,可以征召周边的土地。
此外,这篇论文还提到了日本可以用空间换时间,
即继续将污水存储在水罐里等待同位素衰变。
以氚为例,氚在60年内97%会衰变,其他几种寿命较短的同位素也会发生衰变。
如此一来,用时间换取核废水中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过程,也算是一种方法。
在降低污染物浓度后,继续二级处理,最终达到对海洋污染尽可能最小化的影响。
然而等待有害物质衰变的过程,或是不可估量的。
除了核废水,别忘了,日本还有至少1.6万吨远比核废水危险百倍的放射性核废料。
2019年红星新闻
日本如今面临的“超负荷”,还有解吗?
由于本身资源贫瘠,日本从上世纪50年代起推行“核燃料循环利用”政策。
从核反应堆使用过的乏燃料中提取钚,以此重复利用。
在日本青森县六所村,日本原燃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动工建造了一座核废料再处理工厂。
这项工程至今仍未竣工。
原因之一是事故频发、和其它自然灾害;
其次,其安全风险、核扩散威胁、环境污染、经济成本等诸多因素,始终备受日本国民质疑。
新华社2016年旧闻
这项耗费近14万亿日元的工厂修建进度不断被推迟,截至目前竣工日期已经推迟了24次。
直到去年7月底,这项工程才终于有了眉目——
这座再处理工厂正式通过安全审查,符合新规制标准。
眼看工厂运转在望,却又遭到了日本各界强烈的反对声。
福岛核事故十周年的后续争议,又为这项工程埋下了新的阴影。
事实上,日本曾经有过一座核废料再处理工厂——
东海再处理设施。
然而由于成本高昂、考虑到以后将其报废更是需要70年之久,
2014年,日本政府决定废弃这座国内首座核废料再处理工厂。
即使核废料再处理工厂能达到每年处理800吨乏燃料的“理想状态”,重复利用这一过程仍会产生有害废弃物。
核废再处理的设想当然是好的,然而成本高昂、争议不断,仍是当面难以解决的问题。
日本的核废,注定了短期内无解。
回首日本当年是如何解决大地震后棘手的核泄漏事件,
我们仿佛能看到未来日本核废的去向——
最终,它极可能以另一种方式,重回到人的身上。
2011年3月11日,一场罕见的9.0级大地震袭击了日本。
地震引发的海啸,引起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设备损毁、堆芯熔毁、辐射泄漏等核能重大灾害。
这场可以和切尔诺贝利事件比肩、甚至在技术层面有过之无不及的核事故,
就这么发生了。
核泄漏之后,日本政府担心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存储的成千上万根乏燃料棒会溶解,进而引发“魔鬼般的链式反应”,导致整个东京毁于一旦。
于是,50名“福岛勇士”出现了。
也有另一个版本。当时东电要撤走全部工作人员,但时任首相菅直人“不允许”。
图源:《切尔诺贝利》
最终50人或自愿或被迫留了下来。
真相已经无从考证,他们的名字也从未被公开过,甚至还有传闻这些人是日本黑社会“招募”来的“死士”。
旧闻
看过切尔诺贝利的人应该都知道,倘若炉芯熔毁,大量辐射尘散布在空气中,届时死伤人数或致数百万。
被描述成“福岛勇士”的这50个人,自然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什么,这是一场“自杀式行动”。
在辐射最高的核电站区域抢险的结果是,50人中5人几天后便不幸牺牲,15人受伤。
据信,后来又有百余人加入了勇士行列,轮流上岗,以减少个人受辐射污染时间。
图源:中国日报网
无论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迫,他们用肉身抵挡了大地震核泄漏后续可能引发的毁灭级灾难。
10年过去,当年抵住的灾难留下的核废,却或将重新回到人的身上。
2017年7月,日本政府公布了一份核废料可填埋区域地图,其面积约占国土面积7成。
这份地图按照“是否适合填埋核废料”,将日本全国国土分成了4个等级。
3级以上是“适合填埋地区”,约有1500个市町村被划分入内;
4级则为“适合永久储存核废料的地区”,900个沿海地区被划入这一类别。
尽管公布这份地图的日本经济产业省称,这份地图的绘制只考虑了自然地理因素,并没有体现人口密度等社会因素。
这样的核废处理方式,仍然引发了日本社会的强烈反响。
住在核废料上空,就好比身边埋了颗定时炸弹,
倘若真的根据这份地图将核废料填入地下,
日本民众真的能安然无事吗?
另一方面,如今引发全社会的核废水排海问题。
一旦将核污水入了海,迅速被海中的生物吸收,最终反馈给的对象,很可能还是人类。
日本政府研究了10年核废的去向,最终竟统统回归到了人的身上。
然而以日本向来选择遗忘历史的速度,或许50年后,一切就已经与他们“无关”了。
ref:
科学杂志《打开福岛的闸门:氚并不是储存污水中唯一需要关注的放射性同位素》作者:肯·布塞勒
人民资讯《日本核废水排海,专家:“就像潘多拉魔盒被打开”》
澎湃新闻《日本核废料工厂折腾27年通过安全审查,核循环利用争议又起》
红星新闻《日本1.6万吨核废料急需处理 1万吨核垃圾只能深埋国内》
中国新闻网《日本民间报告称福岛核电站勇士或非自愿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