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01
污水处理厂来水异常之后
7时6分,数值为8.73;8时6分,数值为4.43;9时6分,数值为0.49;10时21分时,数值已降至0.28。
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土壤与水环境执法科科长俞黎明向记者展示的,是苏州城南污水处理厂去年10月27日的一张数值表,表格中清晰记录着当天上午处理厂生化好氧段内污水硝酸盐氮值的变化。
“常规运行过程中,硝化段尾端氨氮低于0.5mg/L,且硝酸盐氮值在线显示值为18mg/L左右。而当时硝化段氨氮浓度逐步升高,硝酸盐在线监测仪读数快速下降,按照之前经验判断,我们认为受到了异常来水的冲击。”短短3个小时,硝酸盐氮值急速下降,这种极其异常的情况让城南污水处理厂总经理沈永慌了神。
俞黎明告诉记者,接到通知报告时,已是上午10点半,距离硝酸盐氮数值开始明显变化已过去3个多小时。时间在飞逝,水体在流动,要想查出水质异常的原因,当务之急便是对管网全线进行水体采样、留存,以便于之后的分析、研判。
采样工作听起来简单,但实际困难重重。城南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废水13万吨,管网总长度达到210公里。包括10个提升泵站,其中最远的10号泵站距离污水处理厂直线距离将近30公里。
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全线采样,这考验着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的能力。“我是当天10点45分通过电话接到任务的,11点半我就已到达4号泵站进行水体采样。”当天,来自吴江执法局的吴费旸参与到污水管网的水体采样。
像吴费旸一样参与到水体采样的执法队员共有62位,当天他们每两人一组,对108个沿线窨井进行逐一采样,两个小时共采集水样315个。“没有这315个水样,我们后期的案件追查工作根本无从开展。”俞黎明如今回忆起采样工作,仍十分感慨。
水体采样工作的完成,意味着210公里管网内的水质情况基本“画像”成功,但接下来一个问题浮现出来:废水到底从哪里来?
图源:中国环境
有了这些水样以后,接下来就是“顺藤摸瓜”。其中用到的一个核心技术,叫做“水质指纹”。
所谓“水质指纹”,是将刑侦中利用指纹查找嫌疑犯的思路引入水环境监管当中,利用三维荧光技术,形成每种水样特有的三维荧光光谱。类似于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指纹,不同水样的三维荧光光谱也会随水中污染物种类和含量不同而变化,并且具有与污染源一一对应的特点,所以它又被叫做“水质指纹”。
根据水质指纹技术的溯源研究,市执法局断定——异常来水来自于与城南污水厂相距18公里(污水管道长度)的4号泵站。
图源:江苏生态环境
确定了具体的泵站,接下来就是排查与这个泵站相对接的企业。结合相关企业物料、产品数据、特征因子、工业自来水数据等交叉比对、分析研判,市执法局认为有13家企业存在嫌疑。但进一步的水质指纹比对显示,城南污水厂的异常来水并不是这13家企业的。
线索中断了,怎么办?市执法局只好重新想办法,他们想到了监控视频,于是调取了4号泵站事发前几日的监控视频,反复查看。
4号泵站周边有3个不同的监控摄像头,事发前三天共有216个小时的视频。执法人员通过一帧一帧地比对,终于发现了蛛丝马迹。
原来,事发前一天,10月26日的深夜,一辆槽罐车开始停靠于4号泵站周边,并且在城南污水厂受到来水冲击的这段时间里一直停留在原地。显然,这辆槽罐车有很大的嫌疑。
图源:江苏生态环境
02
监控视频发现端倪
异地锁定排污企业
水质指纹溯源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吴静告诉记者,有机物在特定波长的激发光照射下会出现特定的三维荧光,而水体中有机物的成分不同,发出的荧光光谱则不同,类似于人的指纹。
“一方面,不同行业的排水水质指纹存在明显差异,通过与已知污染源的水质荧光指纹进行比对,能够确定疑似污染源;另一方面,通过比较水纹的相似度,也能判断出废水的排放点。”吴静说。
于是,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将管网中的10个泵站水样依次与城南污水处理厂中的异常污水进行“指纹”对比,很快便有了新发现:依据分析水纹,污水处理厂进水受到的是化工、制药等行业废水冲击。同时,4号泵站的监测水样与异常进水的指纹相似度高达93%,而其上游采集的水样与异常进水完全不同。
“相似度数值越大,意味着水样受污染源影响越大。4号泵站相似度大于90%,但上游临近水样却完全不同,我们就可以认定异常废水的排入点就在4号泵站附近。”俞黎明说。
4号泵周边共有企业474家,执法队员一一上门追查并不现实。“确定排污点位的第一时间,我们便协调调阅周边企业的相关税务、自来水供应数据,对企业原料购买和自来水消耗情况进行交叉对比,最终筛选范围从400多家企业缩小至13家企业。”俞黎明介绍道。
案情形势渐趋明朗,具体的企业范围也被框定,苏州市生态环境执法队员们兴奋不已。他们立即前往这13家企业进行废水水体采样,并送回执法局进行检测分析。然而,3个小时后,分析结果出来,13家企业和异常废水并无关系。
“说不难受是假的,这么多人参与到这个案子的追查过程中,本以为已经贴近事实真相,很快就能找到排污企业了,没想到却是这样的结果。”俞黎明回忆道。
13家企业与异常废水并无关系的结果,让案件的追查进度暂缓下来。既然不是企业排放,那是否有可能是废水倾倒?苏州市生态环境执法队员们重新梳理思路,决定从监控视频入手继续追踪这件复杂的排污案。
“我们调取了案发前后4号泵站周边的监控影像,对视频内容反复查看。既然异常废水进入了管网,那我们觉得废水的倾倒过程便有可能被监控记录下来。”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固体废物执法科科长陈希旻表示,当时大家觉得这可能会是案件的一个突破口。
调取的监控内容覆盖案发前后共计3天时间,视频由3个不同的监控摄像头拍摄,总时长达216个小时。陈希旻告诉记者,查看视频时的心情非常复杂:“一方面想要尽快看完所有视频找到线索,另一方面又想尽可能仔细一点地看,生怕漏掉视频中任何一个细节而影响案件的追查。”
他一帧帧仔细查看,终于发现一丝端倪。在视频监控中,一辆槽罐车进入了执法队员的视线范围。这辆可疑的槽罐车于10月26日深夜开始停靠于4号泵站周边,且在城南污水处理厂受到可疑废水冲击的时间段里一直停留在原地。
这辆车装载着什么液体,为什么会在案发时间停留在4号泵站周边?抱着这些疑问,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将案件线索移交至公安部门。很快便有了进展,这辆槽罐车来自外市的一家化工企业。
11月中旬,市公安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前往外市,对这家化工企业进行了调查取证。水质指纹的比对结果显示:送检的“乙氧基喹啉车间废水收集罐”水样与10月27日6号泵站相似度为88%,城南污水厂的冲击污水正是来源于这家化工企业。
随后,公安机关的调查结果显示,以赵某为首的犯罪团伙雇佣多地物流公司槽罐车,通过内部人员获得4号泵站钥匙,将化工企业高浓度废液偷倒入4号泵站外靠近出水口的窨井。该股废水经污水管网,最终流入城南污水处理厂,对其造成冲击。
至此,城南污水处理厂受异常来水冲击案件真相大白,苏州市生态环境执法队员们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聊到收网行动,“迅速响应”“联合”“机制”是执法队员们提到最多的字眼。
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王欣认为,案件之所以能够顺利查办并收网,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执法队伍第一时间响应并全面采样,为后续分析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水质指纹溯源技术为迷踪寻源提供了关键性支撑;最后,得益于苏州建立的重点环境案件跨部门联合调查处理工作机制。
“我们希望,通过苏州市环境执法和应急溯源实验室的建立,构建环境大数据综合管理体系,探索环境应急监测溯源新技术应用等工作,助力环境执法和应急溯源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执法局环境应急溯源能力,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王欣说。
03
偷排660吨高浓度废液
涉嫌污染环境罪
原来,因为公司处置废液能力有限,南通利田化工总经理张某、武鑫化工刘某找到徐某,在明知其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仍委托其处置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液。
紧接着,徐某找到了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赵某,赵某又经王某、殷某居间介绍,认识了水务公司污水管网部部门经理助理杨某,拿到了4号泵站的钥匙。
随后,2022年9月至10月,这个赵某为首的犯罪团伙,雇佣连云港、常州、上海等地物流公司的槽罐车22车次,将南通利田化工和武鑫化工的生产原水、车间母液等约660吨高浓度废液(经司法鉴定为具有浸出毒性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偷排入4号泵站外靠近出水口的窨井。
这些废水,经污水管网最终流入了城南污水厂,造成污水厂受到冲击。
总之,这是一个“产废单位——非法处置人——中间人——‘内鬼’”的犯罪链条。
产废单位是2家化工企业南通利田化工和武鑫化工,非法处置人徐某,中间人赵某、王某、殷某等,“内鬼”则是水务公司污水管网部部门经理助理杨某。
通过这一链条,赵某非法获利29万余元,徐某非法获利16万余元,殷某非法获利1.8万余元,王某非法获利1万元,杨某非法获利7500元,而刘某还收受赵某回扣8万元。
而通过偷排,则为南通利田化工节约了最高可达95万余元的环保成本,为武鑫化工节约了约45万元成本。
他们的这一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6〕29号)第一条第二项的规定,已涉嫌污染环境罪。
图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目前,苏州市公安局已对中间人赵某,污水处理厂副总杨某,利田化工张某、马某,武鑫化工刘某,运输公司负责人丁某以及驾驶员王某、唐某等18人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
2023年8月10日,吴中区检察院向吴中区人民法院以涉嫌污染环境罪对7名被告人及两家被告单位提起公诉。9月7日,法院第一次开庭审理了该案。
图源:检察日报
此外,由于这些偷排的工业废水导致京杭大运河瓜泾口北断面水质超标,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吴中区检察院还对该案7名被告人及两家被告单位提起了惩罚性赔偿诉讼请求,要求侵权者共同承担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经过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开展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并依托“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经综合考量违法公司主观过错、损害后果、生态修复成本、地方经济水平、违法行为人的生态修复意愿、履行能力等因素,最终检察院向法院提出了惩罚性赔偿1500.31万元的诉讼请求。
两家化工企业,为了节省一百多万元的环保成本,最终面临可能高达1500万元的环境损害赔偿。
而几名当事人,为了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的获利,也将面临可能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
11月16日,这则案例作为典型案例之一,被列入“生态环境部第十六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领域)”中,向全社会公布。
生态环境部表示,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高度重视执法新技术的学习应用,面对废水冲击污水处理厂的突发情况,第一时间使用水质指纹检测比对的新技术新手段,为判断办案方向、固定客观证据、查清犯罪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引和支撑。
为此,生态环境部对江苏省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提出表扬,并号召其他地区向他们学习。
04
破解医化工业园区污染源复杂水质溯源难题
这项技术并非首次应用在工业废水上,在2022年,水质指纹技术也曾破解医化工业园区污染源复杂水质溯源难题。
2022年5月,浙江省台州市在椒江区外沙岩头医化园区、黄岩区江口医化园区、临海市头门港医化园区、仙居县现代工业园区等多个医化园区试点应用了水质指纹监测溯源技术。
该项技术的应用将有效破解医化工业园区污染源复杂水质溯源难题,协助生态环保工作人员更高效锁定排污“元凶”。
据悉,医化产业是台州市的主导优势产业,医化园区既是经济的聚宝盆,又是水污染防治的主战场。
为实现园区水质动态变化监管,精准定位违规排放企业,及时查处整改,并实时监测后续治理效果,水质指纹监测溯源技术应运而生。
水质指纹监测溯源技术到底是什么?这种技术为何如此“火眼金睛”,能快速准确识别排污企业?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不同的废水由于污染物组成和浓度不同,所呈现出的三维荧光光谱也不同。
不同污染源具有特异性的三维荧光光谱,可称之为污染源的水质指纹。将监测水体的水质指纹与污染源水质指纹数据库进行对比,可以快速识别污染排放源。
“因为每家企业生产条件、采用的原料,以及设备器材等不一样,综合的光谱也不一样。这项技术应用后,半个小时左右就可生成光谱,通过与已采集的企业水质指纹对比,第一时间精准确定污染源。”台州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表示,水质指纹监测溯源技术能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区域,快速判断污染迁移路径和疑似污染源,而且确定污染源精准度极高。
近日,台州市生态环境局仙居分局就通过水质指纹监测溯源技术对5家企业6个点位的混合水样进行盲样检测,准确率达100%。
“以往在水体里发现了污染物,尤其是周边有众多企业的情况下,找到污染‘元凶’难度大,耗时长,现在有了这个技术,高效多了。最近在椒江区发生的一起水质污染案件,由于沿线企业众多,放在以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去排查,如今通过水质指纹监测溯源技术个把小时就成功锁定了排污企业。”该工作人员说。
“
水质指纹监测溯源技术等智慧治水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执法效率,更能对企业违法违规排污形成威慑。应用后成效明显,地表水水质明显改善。
”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水质指纹监测溯源技术的应用已实现水环境监管的提前预警、快速溯源和高效应对,但也存在场景集成不完善、数据利用不充分、数据壁垒未打通、跨部门场景有待深度融合等问题。
下一步,台州市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优化应用,改善操作便捷性,实现不同场景信息的集成。同时推动数据共享和融合,探索与公安部门、工商部门实现数据交互,协同污染追责,形成共治合力。
另外,还将拓展建设台州市其它地区水质指纹监测溯源管理场景,为各地水环境监管效率提升提供台州经验。
可以预见,未来,这种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快速排查和锁定违法犯罪主体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环境案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