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深圳去年全年343天空气优良。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在松岗江边工业区,随处可见大量化肥和废料扬散于路面。4月底的一天晚上,一场突击执法检查行动在此展开,一批环境执法人员来到深圳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现场责令其停产整改。
这是深圳市今年实施“利剑二号”行动、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写照。今年3月底,深圳市召开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推进会,正式启动示范区建设。同日发布的《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7—2030年)》提出,深圳将打造生态环境最优的绿色低碳之城。
绿色低碳之城怎么建?面对水体污染、垃圾围城等老大难问题,深圳又将拿出什么样的破题举措?
●南方日报记者 郭悦
1 挑战
水污染问题突出 310条河流中仍有80条为黑臭水体
每当下雨天,深圳水库的水质便令人担忧。地处一级水源保护区的大望村,有许多村庄建筑物,地面上残留的生活污水和雨水混为一体,流入水库。这是李继朝等12位人大代表在调研时看到的景象。
存在问题的水源保护区不止这一个。“西丽水库附近的麻磡、大磡、白芒三村等,雨水均受到地面污染;长岭陂水库也因为部久窝渣土厂问题受到渗漏液污染。”在今年初举行的深圳市两会期间,一位市人大代表在“深圳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治理”问询会上提到,目前深圳35座饮用水水库中,有33个大大小小不等的入库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我们的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还很艰巨。”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在作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全市310条河流中仍有80条为黑臭水体,污水收集率不足80%。
在环境治理层面,深圳不仅面临水污染的挑战,城市垃圾处理、大气污染治理等任务也很繁重。
在距大望村10公里外的一个罗湖垃圾转运站,一辆辆垃圾车来回于这里和盐田,平均每天有120吨垃圾转移到盐田区焚烧。“盐田区将每天25吨的餐厨垃圾转移到南山腾浪公司处理,宝安区每天将17吨大件垃圾转移到光明区处理……”深圳市多名人大代表在历时6个月的调研后,联名提交了一份2万字的建议,其中提到,因各区垃圾处理设施不全,处理能力不足,有些区将垃圾实行跨区转移处理。
“目前深圳还没有形成生活垃圾回收、再制造、再使用、再循环的全产业链,这可能是将来最头痛的问题。”深圳市人大代表郑学定说,深圳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没形成,没有规划建设废钢铁、废塑料、快递包装物、废玻璃等分类利用和集中处置设施,生活性再生资源基本也是外运异地处理。
深圳的空气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难度也很大。据统计,截至4月25日,今年深圳市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32.9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上升1.1微克/立方米。“要完成深圳市委、市政府既定的26微克/立方米(同比2017年下降2微克/立方米)的年度目标形势严峻。”深圳市人居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处处长赵胜军说。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卢旭阳说,深圳市今年大气质量下降的原因,除气象条件不利、区域传输影响外,主要是本地污染排放居高不下。
2 行动
严管4000家重点在管企业、3万多家“小散乱污”企业
在东部坪山河干流段,民间河长彭小辉站在岸边,指着远方的工程对记者说:“这是前两周刚拆掉的坪山公园,准备建污水处理厂。”
2017年,深圳持续加大治水力度,类似上述的治水项目,全市先后启动了486个,完成投资约190亿元。
在西部松岗街道,直径大约为10厘米的排污管道从工厂延伸至排放口,而在离排放口不到1米的楼道便可以通向居民住宅区。环保执法人员拿出白色的封条,成“十字”形贴在了工厂机器上。
2017年,深圳环保部门加大对违法排污的治理力度,全年共对2283宗环境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近两年,深圳在环境治理上下定了决心。今年4月3日,深圳市启动2018年“利剑二号”环保专项执法行动。一场声势更大、力度更猛的环境治理战役由此打响。
4月10日夜间,一场扬尘突击检查行动在宝安区展开。执法人员对煜硕码头及周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针对沿江高速福永出口煜硕码头砂石堆场、预拌混凝土搅拌站、搅拌车扬尘等污染严重问题开展突击排查,对污染企业和车辆予以严厉查处。
根据深圳市定下的“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2018年,将对全市约4000家重点在管企业、3万多家小散乱污企业等工业污染源实施严格排放监管;对5500多个小区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完成2350公里以上污水管网铺设;新建和改造19座水质净化厂,力争实现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0%以上。
与此同时,在扬尘防治和空气治理上,深圳市也使出了“组合拳”。
4月下旬,深圳市住建局、交通运输委、水务局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市1465个规模以上工地进行排查,其中1340个工地完成了施工围挡及外架100%全封闭、出入口及车行道100%硬底化、出入口100%安装冲洗设施、易起尘作业面100%湿法施工、裸露土及易起尘物料100%覆盖五项扬尘防治措施。
5月上旬,深圳市人居环境委、住建局、水务局联合成立10个督查组,对全市工地进行大督查,重点检查剩余126个不合格工地整治情况。如发现未整改又未停工的工地,将移交深圳市政府督查室,追究主管单位和各区监管责任。
另外,在汽车尾气污染治理上,深圳市在2017年实现1.6万台公交车全面电动化(成为全球公交车电动化第一城)的基础上,持续对8种车型的老旧车报废进行补贴,加快老旧车淘汰进程。
3 探路
实施最严格饮用水源保护制度 形成环境治理现代化解决方案
3月27日,深圳市政府发布《深圳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环境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系统解决方案。
其中,在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方面,深圳将针对全市环境质量不均衡以及部分环境问题突出的现状,着力解决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等三大领域平衡发展的问题。同时,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实施最严格的饮用水源保护制度,切实保障饮用水源水质安全。
方案发布2天后,深圳市召开2018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动员大会,明确了今年的污染防治攻坚总体目标:深圳河、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达到地表水Ⅴ类;茅洲河考核断面稳定达标,水质持续改善;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2018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26微克/立方米。
“战前”准备工作务必扎实、精准。2018年是污染源普查全面实施之年。今年3月,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深圳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经初歩测算,深圳市须纳入普查的工业污染源约有16万家,生活源锅炉约500个,集中式污染源治理设施约100家,全市共有各类排水口约1.2万个,其中排放污水的排污口约3000个。
为实现2018年污染整治目标,为期一年的“利剑二号”行动将以更强硬的措施、更刚性的执法和更严厉的手段来开展。对涉水工业污染源、“小散乱污”企业、涉VOCs企业、扬尘工地等污染源实施“体检式”排查、“一证式”监管。
今年,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将聚焦柴油车、工业源、船舶、扬尘等重点大气污染物减排,确定城区物流电动化、柴油车改造、机动车综合提标、非道路移动机械提标、工业源排放提标、绿色港航、绿色施工、绿色生活、不利天气应对等十大工程。
《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7—2030年)》提出,深圳将打造生态环境最优的绿色低碳之城,切实保障市民群众身体健康。基于此,深圳将启动新一轮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准备2018年启动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第二阶段工作,投资约104亿元,利用3年时间将剩余所有需实施管网改造的1617个城市居民住宅小区、655个历史遗留问题居民住宅小区和79个原特区内农村城市化自然村小区纳入改造范围。”深圳市治水提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龚利民表示,新一轮入户工程将于2021年前后完成。
■业界建言
深圳应建
“互联网+河长制”系统
治水是深圳当前环境治理的头等大事。在河流治理上,深圳市政协委员李月建议,政府应该建设“互联网+河长制”系统。“把水质信息、水环境设施的传感器信息、监控摄像头和无人机的视频信息进行排布和整合,生成各种信息的时间、空间分布进行存储。通过智能软件和人工辅助分析水质检测指标的异常状况,通过智能识别和人工辅助分析视频信息中的异常事件,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预案。”她说。
城市垃圾处理任重道远。一份题为《深圳垃圾减量分类和无害化处理》的提案提出,全面推动绿色消费,生产一物多用产品,提高产品使用寿命及保修期,减少产品包装和一次性用品,开展光盘行动,鼓励购买垃圾减量产品、再生产品、再制造产品、再使用产品。深圳市人大预算审查监督专业小组副组长肖幼美建议,要发挥物业公司在垃圾分类中的作用,“还有全面实行禁塑令、构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产业链、提高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优化垃圾处理技术、培养居民垃圾减量分类习惯”。
在绿色交通上,深圳市政协委员、深职院交通运输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认为,深圳绿色交通仍需提速提效。她表示,对标香港,深圳公共交通的规划和利用仍然低效;对标东京,深圳对自行车的接纳和管理仍然混乱;对标伦敦,深圳对慢行系统的路权保障依然不够。她建议深圳试点收窄汽车道,开辟单车道;避开高峰期,倡导弹性制;参考北京的做法,将部分机动车辅道改为单车道。
在构建环境立体感知系统上,深圳市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特聘教授郭仁忠提出,环境保护工作应更多地注重科技手段的使用,加强环保领域的科技投入。尤其是构建环境立体感知系统,运用先进的信息通信和传感技术,助力深圳生态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