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文|Kate Lucy 编辑|Kate
来源|今日广告(ID:)
对于大城市的人们来说,地铁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公共交通。交通设施的完善和地铁客运量不断增长,意味着地铁广告有了更大的创意空间与发展前景,是许多企业投放广告的必选渠道。
在上海地铁,超过800公里的运营里程及超过1100万日均客流使得其成为位居世界首列规模的地铁网络。基于德高集团成熟的户外广告媒体运营经验,德高申通作为上海地铁媒体的开发和运营商,不断提升地铁广告业务运营的水平,以专业的媒体开发、运营、创新和创意能力,为客户打造高效的品牌传播和产品推广平台。
近日,今日广告来到德高申通,聆听市场部销售拓展经理许思迪讲述德高申通为贴合时代发展做出的行动以及对AI绘画的看法与展望。
——
推动差异化竞争,线上线下相结合
广告的创意不仅局限于文字和画面的形式,也可以与人们的生活认知产生共鸣,从而连接到品牌提供的服务以及功能的体现。
这也是德高申通大力推动差异竞争的原因,他们积极将创意和技术的运用到广告当中。为追求新技术的运用,德高申通在2013年时已经开始使用AR技术,例如在地铁站内搭建了游戏魔兽世界的相关场景。
“地铁应该有一个大体积的呈现,可以运用大量的艺术装置融入广告当中,使视觉的美观程度达到良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自发展以来一直呈指数级更新,地铁广告创意的呈现形式也发生了多元的革新。
地铁广告通常以搭建形式出现,常见的有橱窗或是体验式电子屏。互联网发展起来后,首先地铁广告从定义上就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从搭建式转变为线上线下相互配合的整合式传播政策。
运用端方面,以地铁为空间和受众形成高频的创意触达,同时围绕创意在线上进一步广泛布局品牌活动。
技术端方面,则离不开系统开发。其实地铁站的大屏海报在从前需要人力用U盘逐个更新,如今通过系统化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广告投放的效率。
——
互通体验为主线,助力现象级案例诞生
相比电影或其他知识分享的形式,广告对于人们的吸引力处于弱势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大众可能对商业广告本身便具有一定的抗拒性。德高申通在一次针对地铁广告的线下调研中发现大家对地铁中的BOSS直聘的广告具有较深的印象和记忆。分析后得知,其文案内容十分贴合上班族的内心,类似的文案能够触达他们对生活和工作的情绪,便自然吸引了这类人群的关注。
德高集团正在尝试运用AI参与到广告画面创意优化中。邀请人们参与视觉行为采样,通过AI分析不同画面和空间中人的视觉行为习惯,分析人们在平面画面和所在媒体空间中的视觉关注点、视线权重。未来希望能将这套系统帮助客户优化广告画面创意,帮助他们发挥最大的广告曝光效果。
在特殊广告的呈现上,分析比对国内外获奖的相关优秀作品,不难发现其共性为内容优先,而内容的创新主要集中在空间的运用和与人的互动方面。地铁空间该如何利用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突破的问题,一旦打造成功,顺利地触达人们内心,便能够很好地使产品得到曝光。
2020年年初,上海徐家汇地铁站的“稻梦空间”稻海沉浸式体验装置空间装置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围绕银联与袁隆平的合作,利用地铁的斜坡方位做出拉伸,呈现出立体效果,同时还有稻米香薰的加持使经过这条线路的人们对水稻有了全新的体验,一度成为网红打卡地点。
除了对空间的特殊营造与转化,互动也是创意广告的体现方式之一。早在2014年时,统一冰红茶在地铁站内设计了一款游戏,能够将摄像机捕捉到的人变为漫画人物,这样的互动足以勾起人们的好奇心,即便没有任何奖励机制,却也吸引许多人为此驻足。
——
AI绘画在广告领域如何发挥作用?
的爆炸式诞生,让更多人工智能产品走入大众视野。时下,AI绘画成为广告圈探索的新兴领域,而德高申通也率先做出了尝试。
地铁空间代表一个城市的风貌,德高申通希望运用上海地铁中的公益画面传达更多正向的能量与积极的情绪,定向地输出一些美丽的风景在地铁中展现。
德高申通表示,在地铁广告领域,AI绘画走向市场、向商业化发展的情况,于运营端的设计人员而言,会产生显著的帮助。首先体现在与甲方和设计人员概念需求的对齐,沟通成本高、反复修改是如今广告执行过程中令人叫苦的所在。而在AI绘画中,支持通过叠加输入关键字迅速生成多样的画面。这样一来,甲方与设计人员便能够加快沟通效率并且迅速将需求对齐到同一个设计风格当中。
在概念需求对齐的基础上,AI技术还能够将不同的理念叠加,因而催生出需求的融合以及效率的提升。通过AI绘画的运用,观念的碰撞不再只能产生矛盾,双方的观念将得到共同的保留与融合,制造出新的创意,并且这一切如今在短时间内便能够得以实现。
AI绘图正在快速进步,而关于版权、肖像权就成为了一个急需关注的问题。对于地铁空间这样的公众媒体平台来说,如何合理化、合法化还有待探讨。
专访对话实录
今日广告:您认为人工智能在文案或者策划上是否会起到一些有利的作用?
许思迪:这是必然的。非常受大家关注,从他的运作逻辑来看,其实非常好地做到更精确化搜索和内容整理的工作。策划上,可以通过它来完成相对基础的架构和模板,可能很难做到创新和出圈。因为AI和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人做事有目的性,而AI需要人为地给他目的。
今日广告:您认为地铁空间的创意还会有哪些方向上的创新?
许思迪:我们一直以来希望把沉浸式做到极致。结合创意,把空间匹配到广告情景当中,乘客进入到这个空间以后,从心理上就已经做好了接收信息的前提准备。从这方面来说,这是沉浸式地铁和其余封闭户外媒体对比的一大优势。
关于未来地铁广告创意的发展方向,结合AI数字化动态内容是非常未来可期的一种方式,通过一些小而美的互动创意内容去触动受众,与品牌形成连接。对新技术、新运用我们一直抱着开放的态度,愿意不断尝试它们与户外媒体结合的可能性。
今日广告:对于地铁空间的不同线路,在实行广告创意的时候是否也会有不同的考虑?
许思迪:面对上海不同大小的地铁站,在实行广告创意的时候需要针对空间采取不同的考虑。因为地铁是一个城市的主动脉,我们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同时,考虑到客流,如果通道较窄难以保证客流的安全,因此需要规划媒体厚度以及预设乘客的停留时间等等。
另外,除了安全方面,不同空间和点位也会给受众带来不同的广告体验方式。
这与乘客此时此刻所在的站点位置有紧密关系。例如人民广场的雀巢咖啡装置,只要乘客完成互动就可以用自动售货机领一杯,这就需要有较大的空间来完成这些体感互动动作。
离客流近的地方,我们可以在这里去做一些艺术展,搭建一些能够细细观察的微缩景观之类的装置。根据乘客不同的观察距离、乘客流向和所在位置的空间结构因地制宜。
今日广告:您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不会对岗位有冲击?
许思迪:这可能不能以太过消极的角度去看,技术的进步在人类发展中都在不断发生,它会对岗位的职能产生影响,但是最终还是帮助人来更好地完成工作。最早的海报是通过手绘形成,慢慢地变成了印刷,再到现在有电子屏。工业技术地升级帮助了劳动力上地效率提升,而AI的到来则可以在信息整理和思考拓展上带来帮助。例如我们所合作的AI人工智能绘图,就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在初步构思阶段找到更多地范式和参考,为完成最终带有广告目的的画面设计带来帮助。我们要做的是妥善利用这个工具,去完成我们想要的的结果。作为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对于AI的态度应该是去思考如何利用AI,理解AI是怎么运作的,从而可以帮我们更加快速地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