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按照道理,上游企业排污越干净,下游污水厂应该越轻松、越喜欢才对。
但是最近,却有一家污水厂嫌弃企业排污“太干净”。究竟是怎么回事?
01
污水处理厂嫌弃企业排污“太干净”
表示:这样我们每年要多花100多万元
近日,在河南省新乡市生态环境局多方努力下,一家食品企业(千味央厨)与污水处理厂(润源水务)达成了新的排放协议,双方的治污成本也因此明显降低,实现了双赢。
只不过,达到双赢局面的过程,却充满波折。
原来,千味央厨排放的污水主要为原料清洗废水、制冷设备化霜水、设备及车间清洗废水。简单说,就是“洗菜水”。而每年处理“洗菜水”的费用,就能达到180万元。
图片来源于:中山日报
更令人没想到的是,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却并不讨下游污水处理厂的喜欢,原因在于:远低于污水厂收水标准。
当地污水处理厂运营单位润源水务在处理类似污水时,往往需要补充营养盐,以激发微生物活力,达到净化目的。而单这一项,污水处理厂每年就需要花费100多万元。
一下子,双方都遭遇了尴尬的局面:污水处理得“太干净”,企业费钱,污水厂也费钱。
于是大家就在想,能不能直接降低千味央厨的污水处理标准,既能使得污水厂收水中有充足的营养活性物质,也降低企业污水处理费用?
答案显然是:不能。直接实施的话,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排放的污水标准与排污许可证不符。
尤其是“在变更排污许可证前超出原排放标准排放废水会不会被通报处罚”的问题,更成为润源水务的关注重点。毕竟有“雪花啤酒虽可‘变废为宝’,但仍因出水COD超标被处罚24万元”的前车之鉴。
针对此,当地环境部门也进行了认真研究和统筹部署。经过3个月的验证试验,润源水务和千味央厨共同确定了新的排放标准并签订了新的收水协议。
新协议既兼顾了千味央厨治理工艺的变更需要,又增加了污水处理厂收水中营养物质浓度。据悉,千味央厨每年可减少污水处理运行费用 50万元,而润源水务公司每年也可节约碳源药剂费约23万元。
02
有的靠“喝啤酒、喝豆汁、喝醋”狂省千百万元
有的污水处理厂却还在高价购买碳源
事实上,在节约污水处理费用的道路上,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污水厂和企业做不到。
这两年,有关污水厂和企业靠“喝啤酒、喝豆汁、喝醋、吃糖果、吃淀粉”互补式处理污水补充碳源,而狂省十、百、千万元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
使用污水作为外加碳源,既处理了企业废水,又能为污水厂节省长期购置碳源的高额费用,简直是一举两得。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双赢局面肯定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
只不过,也不是每个污水厂都能实现“啤酒自由”、“糖果自由”、“金钱自由”的,绝大部分污水厂还是在苦哈哈的高价购买碳源投加。
为什么?那原因可多了去了。
03
水质波动大、运输成本高、交易通道闭塞
污水厂想要实现“碳源自由”并不容易
1、组分成分复杂,难以控制杂质含量。
啤酒、豆汁等毕竟不是纯碳源,即使废水经过了预处理,有些杂质或超标物质依旧存在。
将其作为外加碳源,有时间反而会削弱污水厂的污水处理能力。比如总氮含量过高的豆汁,就不适合脱氮能力有限的污水厂。
2、水质波动大,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大。
企业废水的水质波动较大,不同厂家、不同时期的出水水质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废水中营养物质含量很容易受到前端工艺或环境的影响。
生产企业排放的高限值废水,若超出污水处理厂接收能力,或企业排放超出协商限值,更可能对污水处理厂造成冲击甚至不达标等风险。
3、输送难度大,成本高。
既然只是企业和污水厂之间的协同处置,自然不会是通过公共污水管道排放。
以青岛啤酒为例,集团总部在多地与污水处理厂签订协议,将啤酒生产废水经必要处理后,通过专管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4、污水厂周围缺乏有机废水来源丰富的企业。
污水处理厂通常会选择周边有机废水来源丰富的企业作为长期合作伙伴,比如啤酒、豆制品、淀粉、糖果等食品加工企业。
如果周围没有这类企业,即使它们产生的废水可以作为碳源使用,但由于运输成本高昂,实际使用起来可能不太切实际。
5、缺少中间人,企业和污水厂之间的协同处置通道不畅通。
污水厂想要废水碳源却找不到合适的上游企业,企业有利用价值的污水却出不了厂门,也是当前废水资源化利用难的一大现状。
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协议排放,找个中间人让污水厂和食品加工厂一对一签订协议,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细谈。比如青岛啤酒厂和污水厂的中间人是青岛水务集团,雪花啤酒厂和污水厂的中间人则是聊城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区分局。
只是眼下,相关制度还没确定和完善,想要找到能够承担重任的中间人,属实也不容易。
04
结语
想要实现污水厂“碳源自由”,上游企业排污减负,光靠两者也是无法实现的。
首先要有符合条件的企业污水,其次要有实力过硬的污水处理厂,接着得环保部门同意,水务部门也得同意,主管部门都同意了以后,还要变更排污许可。
当然了,政策层面支持和政府部门监管,也缺一不可。
有专家表示,为保证监管有效,一方面要加强监测数据共享,企业自行监测数据应当及时共享至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公共污水处理系统运营单位。
另一方面,上下游协商的中间排放限值应落实到企业的排污许可证中。针对可能超出协商限值的情况,污水处理厂应提前制定应对预案。
这么一通下来发现,确实,想要达到上下游双赢的局面,还有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