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前言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在强震中发生核泄漏事故,造成严重后果。随着辐射泄漏,大量的核废水也积聚在事发核电站内。
2022年,日本政府最终决定在2023年开始,将这些经多重处理后的核废水排入太平洋。此举遭到中国等多个邻国的强烈反对,被指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日本强调,经处理的核废水已经可以“喝了”,联合国原子能机构也表示这些废水符合排放标准。那么这些据说“喝得了”的福岛核废水,是否真的安全无害,能直接排入大海呢?
巨量积水难以长期储存
2011年发生核泄漏事故后,大量的海水被抽取来注入反应堆,这些被污染的水一直积存在核电站内。截至2022年,福岛第一核电站储存的废水已经达到130万立方米,每天还在增加90立方米。
这些核废水储存在1000多个大型储水罐中,如果继续堆积,不仅会占用大量空间,也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新的海啸或地震,这些水可能会不受控制地排入大海,造成难以挽回的污染后果。
日本政府称,目前没有更好的处置办法,只能选择将废水排入海洋。否则随着时间推移,辐射物质的含量只会更高。
核废水经ALPS系统过滤
据日本政府介绍,这些核废水在排放前,会经过名为ALPS的特殊过滤系统进行处理。该系统可以除去其中的60多种放射性核素,使辐射水平大幅降低。
但是,氚和碳-14等部分核素无法通过此过滤系统去除。日本政府声称,即便如此,排放后的核废水辐射剂量也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饮用水标准,完全无害。
以氚为例,排放后的核废水中氚的浓度预计为每升1500贝克,远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饮用水氚浓度限值10000贝克/升。换言之,这些废水的辐射指数十分轻微,理论上确实可以直接饮用。
联合国原子能机构在评估报告中也确认,经ALPS系统过滤的福岛核废水辐射剂量“微乎其微”,排海对环境影响极小。因此,日本政府认为已做到最大程度的减低辐射风险,排海是最佳选择。
环保团体质疑过滤效果
尽管日本政府力证核废水无害,但环保团体仍对其安全性提出质疑。他们指出,ALPS过滤系统未必能有效去除所有潜在危险的放射性物质。
例如碳-14的生物半衰期可达1个月之久,进入食物链后可能残留于人体组织达几十年,增加长期辐射风险。日本政府对此缺乏说明,也未展开充分的环境影响评估。
周遭国家和环保组织还指出,即使经过过滤,这些核废水中仍可能含有放射性碳-14,它的生物半衰期长达一个月,进入食物链后可以残留在人体组织几十年,增加长期的辐射风险。日本政府对此没有充分解释,也没有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
在检测方面,环保人士披露获取福岛废水样品实际上十分困难。他们质疑日方在数据透明度上存在不足,未能确保过滤效果达标。
考虑到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单靠模拟试验和理论推算,难以准确评估排海的潜在影响。即使影响微乎其微,但这种大规模的核废水排海在人类历史上也属首例,环保人士对其安全性不无疑虑。
邻国普遍反对排海计划
尽管日本政府力证核废水安全,但中国等多个邻国已经对福岛排海计划表态反对或表达关切。
中国外交部不断强调,所谓“处理水”根本无法消除其中的放射性,福岛核废水仍属核污染水。中国也对联合国原子能机构的评估报告提出质疑,认为未体现各方意见。
韩国渔民也纷纷对福岛排海表示不满,担心这会影响渔获和海产品出口。韩国外长在会见日本外相时明确要求日本采取谨慎态度,中止核废水排海计划。
一些太平洋岛国代表也在联合国会议上呼吁日本停止排放核废水,以免产生跨界污染。日本民调显示,87%的日本民众担忧此举会严重损害国家形象。
可以看出,尽管日本政府宣称核废水安全,但这一说法显然未能消除邻国的忧虑,也未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共识。各方对福岛核废水的忧虑也绝非毫无根据。
结语
经过滤的福岛核废水理论上可能确实达到“可饮用”的低辐射标准,但这不足以证明其对海洋环境毫无危害。日本有责任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同时需谨慎考量邻国关切,妥善处理积压核废水,避免造成不可逆转的海洋污染。